让“草包地”变成金土地——州农科院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工作纪实

临夏农业的春天——州农科院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纪实

通讯员 赵克旺

2019年以来,对州农科院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两年,是收获满满的两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州农科院取得了建院60多年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

引进羊肚菌、赤松茸、香菇、金耳等12大类、26个食用菌品种,筛选出适宜临夏种植的品种8个,种植面积达3.4万亩,亩产值最高达5万多元;

引进西红柿、西兰花、草莓等8大类、72个品种,筛选出适宜临夏种植的品种16个,种植面积达28万亩,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

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临薯18号,连续两年在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试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推广;

临夏农业的春天——州农科院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纪实

临薯18号测产现场(资料图片)

征集引进金银花、藏木香、板蓝根等中药材,选育出道地中药材羌活、淫羊藿、款冬花等新品系3个,种植面积25万亩,亩产值3000元以上;

培育出临科育930、金玉369等玉米新品种10个,5个新品种实现了成果转化;

培育出临蚕9号、12号、14号蚕豆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

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临麦35号、37号、38号,在全省同类地区累计推广12.3万亩。

该院认真贯彻落实州委提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的要求,围绕打造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百亿产业,积极开展农业科研,让“草包地”变成了金土地。

2019年,州委书记郭鹤立来到州农科院,与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广泛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在交谈中,他要求州农科院要用真情关心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鼓励科研人员培育农业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郭鹤立书记先后5次到州农科院及试验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给农科院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工作平台、用武之地。

结合临夏农业发展现状和单位实际,该院积极调整科研方向,按照“团队跟着产业做,项目跟着团队定,人才跟着项目走,深入基层搞服务”的思路,及时成立了农作物育种、中药材、高原夏菜及设施农业、经济林果提质增效、草食畜关键技术研发等6个科研团队,建立了3个百亩科研示范园和24个科研示范基地。

科研路上没有捷径,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农科人的坚定信念。院里的6个科研团队、200多名科研工作者,人人有项目、个个有目标,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食用菌科研团队在院实验室培育羊肚菌、赤松茸良种,在临夏县万顷塬种植合作社进行日光温室种植试验,通过试验种植,打开了食用菌种植的光明前景;

高原夏菜团队深入临夏县北塬镇、尹集镇、先锋乡,临夏市折桥镇,和政县三合镇等乡镇的日光温室,开展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服务。

经济林果科研团队围绕特色林果花椒提质增效、加工增值,开展新产品研发,总结集成了啤特果标准化种植技术、花椒保鲜技术、花椒防冻保花技术,研制出啤特果果酒、果醋系列产品,拓展了经济林果全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农作物育种科研团队结合马铃薯、小麦、蚕豆、玉米四大作物开展基础育种研究,从国内外征集创制种质资源5200余份,培育出新品系40余个、新品种5个。

草食畜科研团队围绕高效安全绿色养殖,进行全产业链综合技术提升研究,开展藜麦等饲草高效种植及秸秆的综合利用化研究,总结出提高羔羊标准化养殖技术、牛羊舍饲标准化管理技术、优质饲草高效种植及加工技术,为打造畜牧百亿级产业夯实了基础。

中药材科研团队围绕道地中药材羌活、淫羊藿、款冬花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在和政县打造万亩羌活基地1个,示范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21年的寒冬腊月,在临夏河州云菇菌菜种植基地,院领导班子带领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冒着严寒,坚守一线,昼夜观察羊肚菌生长情况,随时调整温度、湿度。通过20多天的守护,羊肚菌从原基分化成一颗颗幼菇渐渐长大。

2021年“五一”长假,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放弃假日,主动投入高寒阴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开展羊肚菌春季种植、蔬菜航天育种种植等工作,为临夏州产业发展探索路子、总结经验。

全院200多名科技人员,以打好临夏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为职责,忘我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总结集成10余项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编印技术指引和宣传折页,深入田间地头和大棚,进行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两年来,州农科院领导班子和专业技术骨干奋战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科研立院、求真创新、人才为本、服务三农”的宗旨。

赤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多年“转战”找寻沃土。在科技人员的积极助力下,2020年,在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安营扎寨”,连续两年获得优质高产,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过4万元,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

该院依托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在临夏州各县市日光温室进行羊肚菌种植,亩产鲜菇150—200公斤,亩产值达3—4万元。

临薯18号是州农科院培育的高产优良马铃薯新品种,经省级现场测试亩产4996公斤,平均亩产达3750公斤,亩产值达4500元,通过新品种培育、新技术配套,实现传统产业亩产值翻倍。

该院引进和培育的不仅有赤松茸、羊肚菌和临薯18号等新品种、新技术,还引进培育了其他珍稀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经济林果、草畜等,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丰硕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该院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对接,搭建科研平台,开展河州紫斑牡丹等特色产业科技合作,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为临夏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6955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