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革命老区的革命英雄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 局部

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在四川一百八十多个区县当中,除了成都主城区外,蓬溪算是最为知名区县的其中之一。因为蓬溪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名县。文艺二字在这里,可谓大放异彩。这是一个高度文化自信的县,逢着一个蓬溪人,或许他能和你讲上一整晚的蓬溪故事。

蓬溪这两个字最早来源于唐天宝年间,那时候将从前的唐兴县改名为蓬溪县。若再往前追溯,则州县划分复杂如麻。自唐天宝改名之后,蓬溪之名便再未变动,到明朝洪武年间,其版图已基本上固定下来。虽不像其他区县,或许魏晋时期已经定名,但蓬溪在这一千二百多年里所积淀下的文化,却惊人地厚重。

蓬溪有着许多的头衔,“革命老区”“孝子故里”“梓东邹鲁”“中国洞经音乐发祥地” “古壁画艺术之乡”等等。我们且一个一个来看。

说它是革命老区,是因为蓬溪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到这里便不得不说一位革命英雄,他叫旷继勋。

旷继勋本是贵州思南县人,他少年时便入川参加保路运动。在清政府灭亡后,他加入了川军,后来受到进步刊物和共产主义的启发,心中崇尚革命。那时正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广东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旷继勋闻讯,便自发地在川军中组织了一个分部,并且积极同广东方面取得联系,获得了支持。也因为这件事,次年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旷继勋成为了北伐军第七混成旅旅长,并且进驻蓬溪驻防,这是中国共产党实际掌控的一支军队力量。但在他当上旅长之后,四川军阀颇为不安,便要想办法把这支军队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旷继勋向党组织申请起义,并获得了同意。

1929年6月29日下午,旷继勋带领混成旅2000多人在蓬溪县大石桥乡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宣布起义。随即这支队伍向蓬溪县城进军,当夜便向县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炮火声宣告着四川革命拉开了大幕。次日,红军胜利解放县城,并宣布建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这是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震惊全川,但获得了解放区老百姓的热烈支持,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

在那之后,旷继勋转战川东北一带,策动了多次起义。后来他出任过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只可惜后来他被错误打成“国民党改组派”,被秘密处决于通江县洪口镇,年仅38岁。

后来旷继勋得到了平反,被追为烈士。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如今在蓬溪有旷继勋纪念馆,在这里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年那场起义的前因后果,也可在园中瞻仰旷继勋烈士的伟岸雕像。这里作为四川省的国防教育基地,蓬溪的革命历史是不可忘却的历史。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我们再来说蓬溪“孝子故里”这个头衔。这来自于一个中国民间颇为出名的传统故事——孟宗哭竹。清康熙年间的《蓬溪县志》上记载了这个故事。孟宗本名程崇雅,孟宗是他的字。他的母亲患了重病,已近临终之期,走之前非常想吃一顿笋。可这时正是冬天,哪来的笋呐,孟宗想到无法满足母亲最后的心愿,在竹林中抱着竹子大哭。或是因此感动了上苍,不久后,地下竟然冒出了好几棵笋。孟宗极为高兴,将笋采摘回家给母亲吃了,母亲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在这个地方曾有一个孝义台,后来潼川知府张松孙与蓬溪知县谢泰宸,拿出了自己的俸禄,重修了孝义台,并改名为“教孝台”。如今这教孝台的遗址都还存在,位于蓬溪县宝梵镇长海村冬笋沟。虽然建筑已经在历史的风烟之中剥蚀得不像样子,但这份孝道传承却深深地刻入了蓬溪这片土地的基因之中。

蓬溪还有“梓东邹鲁”之称,梓东也便是梓州之东,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乡。邹鲁也即为孔孟之乡。这四个字的意思也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因为在蓬溪,有过许多的文人雅士,也不乏名师高人。

西汉后期,在成都有一位道家名士,名为严君平,德行甚高。知天文、善占卜,无所不通。严君平在周易数理和老庄哲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倾其一生写出了《老子注》《老子指归》等黄老著作,成为了后世魏晋玄学和清谈的重要萌芽。在教育上严君平培育出了大文学家扬雄,作为“西道孔子”的老师,他也被许多人所铭记,严君平便曾经隐居于蓬溪县金鱼山上。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送知兴上人

贾 岛

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

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

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

下看万里晓,霜海日生微。

另一位文人便是贾岛。贾岛曾经担任长江主簿,有贾长江的名号。这里的长江指的是唐代长江县。如今蓬溪的版图大致便是唐代蓬溪和长江两县的面积。《方舆胜览》载称:“贾岛谪为长江簿,有墓在焉”。而《蓬溪县志》上的记载则更为明确,在县西七十里的明月山上。这里从前还有清代重修的贾公祠。此外,药圣李时珍的长子李建中也曾在蓬溪出任知县,李建中在蓬溪颇有作为,建书院,修庙宇。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之后,受到了朝廷嘉奖。封他为“文林郎四川蓬溪知县”,这是李建中向朝廷申请的荣誉称号,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当时政府对李时珍数十年成果的一种肯定,而这种成果与蓬溪有了永恒的连系。

这里也是大诗人张问陶的故乡。他是清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张问陶的猿画得极好,因此自称“蜀山老猿”。张问陶的诗风非常清丽,被人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能与李白杜甫相论,其功力可见一般。

蓬溪的第四个头衔为“中国洞经音乐发祥地”。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蓬溪。这里的洞为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传下的道教经书,这种音乐最初便是以音乐的形式来演绎这些经文的内容,故而有很浓郁的道教气息。洞经音乐往往需要大量的传统乐器组成乐团,二胡、琵琶、古筝、古琴、钟、鼓、铙、钹等等,因此只要乐队一开始演奏,便有一种高山大庙,甚至云中仙境之意。在明朝永乐年间,这种洞经音乐便传入了云南大理,后来成为了云南大理的一项知名文化传承。当年川军出师讨袁之际,就曾邀请洞经音乐乐团演奏祭旗。

之所以能在这里诞生这样独特的音乐,或许是因为蓬溪历来都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各种思想。蓬溪县有一座高峰山,乃是全国闻名的以儒释道融合为特色的宗教之山,一直有“蜀北第一名山”与“川中第一峰”的赞誉。在高峰山上,有着著名的八卦迷宫建筑,楼层错落,走道密集而复杂,五千二百多平的建筑内有大小门四百多扇,更有许多虚门,活门,机关暗道,狭小的空间内却有无限的可能,直让人叹为观止。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逢 唐 兴 刘 主 簿 弟

杜 甫

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

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

剑外官人冷,关中驿骑疏。

轻舟下吴会,主簿意何如。

在佛家方面,蓬溪县有著名的宝梵寺。这是一座宋代的古寺,其名为宋英宗御赐,取 “佛中之圣,梵中之宝”之意。其建筑大气轩昂,构筑精巧。但宝梵寺最重要的地方并不在此。蓬溪有“古壁画艺术之乡”的名头,便是来自于这座宝刹。宝梵寺中保存着87幅驰名中外的明代壁画。这些壁画描画着佛家中的经典,如达摩朝贡、罗汉聆经等内容,这些壁画技法十分高超,线条流畅,色彩丰富,颇有吴道子的风范。其中有的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在民间更是为人喜爱,来此参拜之人都惊叹不已,奉为仙画。

蓬溪的赤城镇上耸立着一座方形白塔,塔共分十三层,每一层都供奉着一位佛,这也几乎成为了蓬溪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这座塔名为鹫峰寺塔。这座塔是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虽经历八百多年,但已经完好,不惧风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便将鹫峰寺塔写入其中。如今来到赤城镇,远远便能见到苍穹之下矗立着一根“巨笔”,仿佛要写尽蓬溪的历史。

但赤城镇为人所知的还不止这一处,赤城镇有一片赤城湖,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湖上烟波浩渺,小桥横架,湖中分割出数个小岛,岛上环境清幽,曲径隐没。湖中的岛上有一座唐兴书院。这是一座以书法文化为主的书院,也是蓬溪县“中国书法之乡”的一个集中体现。当年杜甫在川游历,到此处曾作下一片散文,名为《唐兴县客馆记》,故而得名。在唐兴书院中,有书圣坛,也有仓颉坛,更有中国书法博物馆。书法在这里成为一种隆重的仪式。

其实不仅仅是唐兴书院,整个蓬溪对于书法都有着极大的热情。走在蓬溪的街道和公园中,你随时能见到路边的书法碑刻,城市的一些景观带上,也往往带上了书法的意象。大街小巷的店招,许多都是以书法写成,全城漫游,可谓无处不书法。在蓬溪县,有十数位中书协会员,书法爱好者数以万计。工诗文、善书法”之风得到良好的传承,而且几乎是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从心里尊重书法,热爱书法的城市。

蓬溪如此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成就了它的美名。如今在新时代的开拓之下,蓬溪还有新的面貌。中国红海的映目之红,传统书法的自然之美,以及现代农业的物华之实。蓬溪仙桃香脆可口,蓬溪青花椒,数里闻香。更兼之众多知名小吃,蓬溪已经在各个方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从古代的蓬遂驿道开始,这里便是人来人往的商埠。如今车流飞驰,这里已是不计里程的目的地,是一处从生活到艺术都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道·四川(28)丨蓬溪:无微不至的文化之都

▲ 局部

木兰花慢·蓬溪

望川

古道通重邑,想当年,驻足久,阅诗圣手迹,梵音在耳,洞经悠悠。玉阁琼楼山水,滋润处,极目蜀中秀。孝悌声声在耳,忠义我辈为首。

问道高峰几春秋,寻芳兴难收。更春风留墨,冬林哭笋,雅士风流。写意平湖之上,且停笔,一饮醉闲游。回首蓬溪城内,沿岸却无归舟。

四川,这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地域,是一个无法窥其全貌的整体,它浩如沧海,横跨经纬,有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如今仍在沉睡。然而当我们走进四川的区县,宏观的东西突然变得具体,清晰地映入眼中。

请与我们一起探寻183个不同的天府人文密码。

书法/杨君伟 文/忘川 美编/木子 转载/阿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6947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