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石窟寺吗?已调查摸底31处,分布在11地市

岭南崖壁璀璨文明 风韵流转千年

广东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名录登记表

岭南崖壁璀璨文明 风韵流转千年

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锦石岩寺遗址。

岭南崖壁璀璨文明 风韵流转千年

潮阳区石岩古寺窟龛内的无知和尚石造像。

岭南崖壁璀璨文明 风韵流转千年

广州黄埔区佛迹洞。

作为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石窟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明确到2022年,石窟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石窟寺重大险情全面消除,重点石窟寺安防设施全覆盖,风险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石窟寺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安全防范能力持续提升。

处于岭南文化中心的广东,有石窟吗?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广东省现有31处石窟寺、365处石刻及摩崖造像,与北方石窟相比有明显特点。广东多措施并举,对石窟这一璀璨遗迹进行专项、科学保护。

广东有石窟寺吗?

已调查摸底31处石窟寺,分布在11地市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中原以来,对古代中国的精神、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中,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既保留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广东省所在的岭南地区虽然长期远离古代政治中心,但在史前时期就已燃起农耕文明的星火,历史进程也可称得上是丰富多彩,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中更是有着重要地位。但对于该专项调查,读者不禁会问:广东有石窟寺吗?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调查工作,对省内31处石窟寺、365处石刻及摩崖造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在覆盖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的同时,以新发现、“三普”补录及重新厘清性质等方式新增了8处石窟寺文物点,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广东省内石窟寺遗存数量及保存状况的家底,31处石窟寺调查已上报完成。

31处石窟寺分布在广州、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1个地市。其中,韶关占比最高,多达7处。

广东石窟寺与北方有何不同?

开凿时间多在宋代以后,以明清为主

从调查的成果来看,广东地区的石窟寺在年代、风格等方面都与我国北方有所不同,除了始建于南朝的韶关市乐昌市江湾村西石岩寺,以及龙龛岩摩崖石刻为代表的6处石窟寺开凿于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外,其余石窟寺的开凿时间均在宋代以后,以明清为主;宗教相对杂糅,兼有佛、道、地方信仰因素;规模较小,缺乏造像、壁画等艺术形式,形制与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东石窟寺到底有何特色?

按照粤北、粤东和粤西及珠三角划分,区域特征明显

广东石窟寺以粤北、粤东和粤西及珠三角等区域划分,各有明显的特征。

粤北以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锦石岩寺、西竺岩寺、燕岩禅寺等为例,这些石窟寺均开凿在典型的丹霞地貌红砂岩山体之中,海拔虽不甚高,但山势险峻、人迹罕至。

粤东以潮州、汕头市居多,潮州境内的石窟寺共有6处,石窟寺遗存规模均不算宏大,多利用天然岩洞略加修饰而成,但这些石窟均位于风光秀丽之处,山水石室,相映成趣;与粤北地区石窟寺多开凿于人迹罕至的山中不同,汕头地区部分石窟寺选择了以身入世而非离群索居,与城镇乡村的联系更为紧密。

以潮阳区的石岩古寺为例,石窟所在的东岩紧邻城区,与繁华的闹市相互裨益、交相辉映,是市民们闲暇郊游消暑的好去处。这座始建于明即1639年、由高僧开创的石窟寺也因此香火繁盛,石室外还加建了石像亭、大雄宝殿、关公庙、张公祠、伯公庙等殿宇。

粤西方面,现有位于肇庆七星岩景区的中心区域的“莲花洞观音阁”,这是一个在天然崖壁上人工开凿而成的方形窟龛,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窟龛周围的石壁上还有大量清代以来的题刻。

珠三角方面,因为地处三江共同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可供开凿石窟寺的地貌相对较为稀缺,这一区域内现存的石窟寺数量较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佛迹洞”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代表。

特写

佛迹洞:广州唯一被发现的石窟寺

去年,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对佛迹洞石窟寺启动了专项调查,专业调查小组由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负责。

通过田野调查、采访拍照、测量绘图、查阅资料等细致严谨的工作,将这一极富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840年开凿内有卧佛

佛迹洞位于黄埔区东部云埔街笔岗社区丹水坑旅游风景区内。佛迹洞所在山体名为铜鼓山,又名佛迹岭,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

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孔海英介绍,佛迹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海光禅师率徒凿岩而成。

洞中利用一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凿成弥勒佛卧像一座。据清人崔弼辑《波罗外纪》载,时有“海光寺在(南海神)庙内东……有袒腹佛盘睡其左,游者必摩挲其脐,谓可求子云。”

据说原佛迹洞内尚供奉有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全盛时有僧人十数名,但现除卧佛及其所在窟龛外,其余均已无存,亦无遗迹可考。

利用天然岩体结构巧妙

佛迹洞选址于铜鼓山半山腰处的一块平地上,窟前立有刻于清代的“仙源岩”石碑一方。洞窟平面呈矩形,总面阔3.885米,总进深9.47米。窟龛前为一块平地,面积约58.9平方米。窟龛坐东向西。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三四时左右,若天气晴好,阳光正好射入窟中佛像头上,非常巧妙。

佛迹洞是在天然山体岩石上开凿洞穴后,用花岗岩条石发券砌筑而成形。将拱券结构用于石窟寺的建造,充分反映了当时工匠已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该结构,具有相当的建筑科学价值。洞窟内部设计巧妙,双通道方便游人出入,同时利于通风透气,适合广州潮湿闷热的天气。周边绿树环绕,山清水秀,环境清幽。龛内的卧佛浓眉、大鼻、阔口,笑容可掬,呈超然姿态,与基座由一块天然巨石一体雕成。

据载于南岗镇夏园村徐氏家谱中的《丹水坑全图》所绘,早在佛迹洞开凿之前,丹水坑佛迹岭已是一个民间崇拜建筑高度集中的场所。

保 护

广东将石窟寺纳入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今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到,切实加强广东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将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盗卖走私石窟寺文物、损坏损毁石窟寺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等违法犯罪行为。

通知指出,我省将加强石窟寺基础性保护工作、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提升科技展示水平、建立石窟寺安全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等,切实加强我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

实施石窟寺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

通知要求完善石窟寺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实施石窟寺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严厉打击盗卖走私石窟寺文物、损坏损毁石窟寺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等违法犯罪行为。

采用智能化等手段完善解说系统

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将具备开放条件的石窟寺纳入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记者看到,通知要求关联历史信息,采用传统标识展示牌、电子标识指示牌或智能化信息牌等多元化手段,完善展示标识解说系统,并不断提升和完善游客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通过数字化采集等提升科技展示

在提升科技展示水平方面,我省将实施石窟寺展示提质工程,通过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修复、展示、传播等对石窟寺资源进行转化、再现、复原,形成可共享、可再生的石窟寺数字资源形态,并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展览、云展览等模式,促进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省内外相互交流,打造以石窟寺艺术为主题的精品陈列展览。

统筹: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通讯员 粤文旅宣

综合:新华社 南方日报

图片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6867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