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起发生在26年前的杂货店杀人案,不时会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的刑警聊起。一对中年夫妇在自家小卖部被残忍杀害,在彼时的南汇芦潮港一带引起震动。
案子疑点重重:店内曾传出呼救声,村民敲门询问,屋里人却说“没事”?凶案现场只留下两枚脚印,警方如何挖掘出两处关联现场,锁定指向嫌疑人的证据?警方该做的都做了,但凶手为何像蒸发了一样,销声匿迹了二十多年?
对于刑警来说,没有破的命案就像一根刺,总是梗在心里。
2022年5月,一份生物信息比对结果,让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沸腾了:这份生物信息,跟当年杂货店杀人案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是一致的。
经过前期周密的侦查排摸和精心部署,今年7月20日、21日,上海浦东警方在河南某地将犯罪嫌疑人武某某、耿某某抓获归案。
多年的悬案谜团即将解开,几代刑警接力追寻的真相就在眼前。
呼救与回应
1996年4月2日深夜,南汇芦潮港地区一家杂货店传出一阵呼救声。
“什么事?”一位路过的村民听闻,马上去敲那扇紧闭的店门,门内传来“女主人”细细尖尖的声音,没事没事。听到屋内传来答复,村民就离开了。
几乎同一时间,距离杂货店不远的农宅,独自在家的女村民也听到了隐约的呼救声。她叫上另一名邻居,往杂货店走去。
距上一位村民敲门不过十分钟,此时屋内再无回应。两人绕到后门,一推开,只见杂货店男主人面朝下倒在血泊中,3米开外,女主人也倒在柜台外的地上。
警笛很快响起。根据案卷记载,两名死者身上有多处刀伤。
案发地周围是大片的果林、鱼塘,人烟稀少,当时没有公共监控,也没有目击者。办案人员发现,现场有明显翻动痕迹,柜台里的现金已被一扫而空,由此判断,这是一起入室侵财引起的杀人案。
而在中心现场发现的唯一线索,是两枚不属于死者的脚印。浦东公安刑侦支队重案队探长孙晖冬告诉记者,经过比对,这两枚脚印属于两个不同的人,也就是说凶手大概率有两个人。
走访调查工作随即展开。那位曾听到屋内传来回应声的村民所反映的情况,让专案组陷入疑惑:那几声“没事”真是被害女主人自己说的吗?
直到嫌犯落网,警方才得知其中的玄机。
两个陌生人
那时,芦潮港地区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本地村民依据着农田和水塘,多以种果树、养鱼养虾维生,少有流动人员。
发生凶案的杂货店所在地,被当地人称为“果园”。遇害的中年夫妇是当地人,他们将自家平房改造成“前店后居”的格局,经营着“果园”唯一一家杂货店。
办案人员判断,杂货店不会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为了这点钱就去犯罪,犯罪分子的层次应该不会太高。结合走访调查情况,两名曾在“果园”寻找工作的陌生男子,成为警方重点关注的对象。
据当地居民回忆,案发前曾有两名一高一矮、操着河南口音的男子,找人打听有没有养虾的活计。因为当时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相对薄弱,警方也只能根据村民的描述,拼凑出这两人的信息。
这两人结伴同行,年纪在25岁左右,大约在案发前半个月来到“果园”。高个其实也不高,一米六多一点,矮个更矮。其中的高个抽烟,抽的是“散花”牌香烟,这是河南当地的烟草品牌,在当时的上海非常少见,也因此给曾接触过的村民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这两个陌生人,不少村民曾接触过。案发次日,一位知情村民就带民警找到了两人此前的落脚点——杂货店北侧,距离百米远的一处废弃房屋。警方在屋内找到了两张未被烧尽的纸,经过分辨是车票和一张纸条,纸条上依稀可见路名和指路信息。同时,屋内提取的脚印也证实跟案发现场的脚印比对一致。
案发两天后,另一位村民在自家桃树林的农棚里,发现了被遗弃的行李袋,还有“散花”香烟的烟盒、烟蒂和汽水瓶。办案人员得到消息后,立即前往勘查,同样在屋内提取到了与前两处地点一致的脚印信息,并在香烟和汽水瓶上提取到5组其他生物信息。
专家模拟的其中一名嫌疑人画像
然而,两名男子自此再无踪迹。当时,国内的刑侦手段很有限,办案人员采用走访排查的“笨办法”排查了近千人,还找专家模拟了两名嫌疑人的画像,发布大量协查通报,都没有收获。
在已经泛黄的案卷中,孙晖冬看到当年的办案人员数次前往河南出差,寻找曾在芦潮港养虾的工人询问情况,但都没有取得突破。
追凶二十六年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侦查,这起杂货店命案迟迟没有结果,让办案人员很不甘心,也在一些刑警心里留下了一根没有拔除的刺。
随着刑侦技术的发展革新,当年完整保存的生物信息,给孙晖冬们带来强大信心。“前辈们付出的辛苦,被害人家属期盼的正义,我们这代刑警一定会找出真相。”
案卷里的当年现场勘查照片
二十多年里,浦东警方始终没有放弃,在不断更新的生物信息库比对这桩案子的线索。一旦有新发现,有人就会去当地核实排查,但数次都是失望而归。
曙光终于来临。今年5月,浦东警方发现有犯罪前科的河南籍男子武某某的生物信息跟当年现场采集的一名嫌疑人一致。这意味着沉积了二十多年的案子,有了重大突破。
然而,这只是开端。浦东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武某某展开前期侦查,进一步确定他的作案,并摸清了他的活动轨迹。
寻找了26年的嫌疑人就在眼前。今年7月19日,15名警察迅速组队,奔赴河南的一个村庄。
根据专案组研判,武某某的同伙很可能跟他住在同一个地方。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制定了秘密抓捕方案——守株待兔,待他出村后迅速抓捕。然而,专案组从那天早上天还没亮一直等到下午,武某某始终没有离开家。
被捕的武某某
“就这么干等也不是办法。”专案组随即启用抓捕预案,请当地派出所联系武某某,让他到所里配合信息登记,继而瓮中捉鳖。奏效了
突然被捕的武某某一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百般狡辩:“我没去过上海。”“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审问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午夜。面对周密的证据和强力的审讯攻势,武某某终于承认了作案事实,并供出当年的同伙耿某某。
确如专案组所料,耿某某人就在村内,他家就离武某某家不到百米。在当地公安配合下,专案组连夜将耿某某抓捕归案。
根据两人交代,他们于1996年一同乘坐火车到沪打工,因为身上钱财挥霍一空也没找到工作,便心生抢劫杂货店的歹念。过程中,因遇杂货店老板夫妇反抗阻挠,便使用随身携带的长刀将两人残忍杀害。随后,两人连夜潜逃,害怕行迹败露,便步行一个月多躲藏回河南老家。
随着嫌疑人落网,曾困扰办案人员的谜团也被解开。那位路过村民听到的“没事”,其实是耿某某捏着鼻子模仿被害女主人说的。他称身处恐惧,又想隔着木门,外头的人也无法仔细分辨,为避免当场败露,临时作出了应激反应。
案发后的二十多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
嫌疑人武某某逃走后,并没有走出深渊。他在21世纪初再次犯下抢劫恶行,最终被判刑。出狱后,靠打零工维生,直至被浦东警方抓获。
耿某某在隐秘压抑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组建了家庭。他话少,人很低调,看见警察就绕着走。
而当年参与办案的人,很多已经退休。孙晖冬和同事们将案件破获的消息告诉前辈,“大家都很激动也很振奋”。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对证据线索进行了科学妥善地保存,为案件破获奠定坚实基础。”翻看当年的案卷,孙晖冬对老刑警的努力和执着很感佩:“当年侦查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量的走访排摸工作,也掌握了周全线索,就差抓到人这最后一步。”他相信,随着刑侦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往不具备条件开展工作的案件,也都有机会重新找到突破点。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上海公安提供
来源:作者:邬林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