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东平湖怎么形成的?
t一、传说东平湖下有一个县名叫清河县,相传在很久以前东平湖是没有水的,是一个繁华的县。有一天,一个5岁的小孩和他的奶奶【奶奶是一个盲人】在路过一个桥的时候,小孩看见桥两边的石狮子在流泪,小孩就问他奶奶,说;奶奶有两个石头的狮子在哭,他奶奶说别瞎说了,石头的狮子怎么会流泪呢,小孩说;真的我没骗你,哦,那你过去问问它为啥哭啊,小孩走到石狮面前说;狮子你哭吗啊,石狮子开口说话了,它说;小孩你快带你的奶奶走吧,这里马上快要被洪水淹没了,快去把我说的话告诉你奶奶,小孩哦了一声,跑到他奶奶身边,把狮子的话说了一遍带着奶奶离开了,不久整个县全被洪水淹没了,成了今天的东平湖。还有一小段民谣; 清河县,清河县,六十年现一现。 传说的是清河县会在六十年出现一次,还传说能看见古代的各种古建筑会出现在湖面上。
二、还有一个传说,东平湖附近是卢国公程咬金后人的府邸。唐朝末年,有人诬告程氏后人谋反。皇帝派人前来围剿程府。可是当朝廷卫队来到东平府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天上出现了无数条金龙。继而程府及其周边街道都不见了,形成了一个大湖。据说每逢乱世,东平湖都会出现英雄或者异事。最著名的是北宋末年东平湖(八百里水泊)的宋江起义,成就了一部《水浒传》。抗日战争期间,有人看到东平湖上浮现了一座城市,其中有“知节将军府”。还有人看到程老将军在东平湖上显灵。第二天日军闯入东平湖,被菱角秧缠住,全军覆没。这都是程老将军在显灵。文革期间,东平湖发生了干涸。
东平粥又是怎么来的?
t故事发生在一个很久远的年代,在东平湖西岸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对贫穷的母子。母亲叫张氏,儿子叫金宝,母子俩靠金宝打柴为生。那时候要进城卖柴需要赶早集,当时的东平城在湖东,因此金宝要想赶早集三更天就得动身。这天,还不到三更,金宝挑着一担柴就动身了。要按照以前的习惯,金宝需要绕过湖再走一段路才能到东平城,即使走得快,也得走上两个钟头。如果再把柴卖了,回到家也得晌午了。可是这天,金宝刚走了半刻钟的路程就看到城了。
t刚开始金宝也觉得奇怪,还没看到东平湖呢,怎么就到东平城了呢?这里啥时候建的城呢?正想着呢就走到城楼下了。金宝看城门上的门匾,也不识字,只觉得那些字比较怪异,城楼也比以前庄严气派的多。他想,管他甚么城,只要把柴卖了便好。于是,他挑着一担柴就进了城。进城以后,发现里面亮如白昼,俨然就是晌午了,街上的情景也和他常去的东平城不太一样。他在路边找了一个位置,把柴放下了。不一会,一个老者便来买他的柴。
可是,老者的话他似乎听不懂,就比划着两吊钱,老者给了他一些碎银,就摆摆手离开了。他就想着卖光了柴,赶紧回家吧。快离开城的时候,却想起母亲说家里的锅坏了,他就回去买了一口锅。也是比划着交易的,但是卖锅的人并不为此感到奇怪,就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一样。买了锅,他就离开了城。奇怪的是,他在城里的时候还亮如白昼,出了城之后天还很黑。他没多想就回家了。回家以后,他的母亲才刚起床,见了他奇怪地问:“这才刚过了五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是不是偷懒没去啊?”金宝说:“柴卖光了,锅都买回来了。”张氏就说:“也许是你走的急吧?”也就不再为意,就用新买的锅熬了一些粥。当时在湖边住的穷人,哪有钱吃米粥。就用东平湖野生的菱角,莲子,鸡头米等作物磨成粗面煮粥吃。不料新锅掌握不了火候,不一会儿锅里就传出了糊味。母子俩哪里舍得浪费掉啊,只好将就着吃。明明有股糊味,喝起来却很香甜,母子俩一辈子也没喝过这么香的粥。
更奇怪的是,明明有糊味,粥却一点没有糊的样子,浓如白浆。母子俩一人喝了两碗,眼见得到了锅底了,不料一眨眼,又冒出了满满一锅粥。再喝光,又冒出一锅粥。张氏思考片刻,突然兴奋地问金宝:“你去卖柴的城是不是离东平湖不远?”金宝说:“我也觉得奇怪,我还没看到东平湖就到城了。”张氏大喜道:“六十年,现一现。我听人讲过,东平湖下有一座仙城,每隔六十年都要出现一次,而且都是在夜里出现,白天消失,里面全是宝贝。只有有缘人才能遇得到。莫不是我儿与湖中仙城有缘,才得以进城,获得此宝。”
t金宝觉得很不可思议,就跑出去看。这是天已经亮了,金宝跑出去没多远就看到了东平湖。走到湖边惊呆了:他的那担柴就在湖里漂着。后来,金宝家就用那口锅里的粥救济穷人。更为奇怪的是,那口锅里的粥不但喝不完,而且有病的人吃了还能治病。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东平粥。
来源:东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