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的资料「宗璞的死因」

首先,作为一个丈夫,他宽容大度,温柔体贴——知道吕老人的死因,也不忍告诉妻子... 东藏记是宗璞创作的一部小说,关于《东藏记》主要人物有哪些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宗璞《红豆》:一段缠绵悱恻却又不相为谋的爱情

最初对宗璞的印象,起始于以前课本上的《紫藤萝瀑布》,那经历了磨难和伤痛,却仍然坚强通透的文字,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语言里带着哲思和智慧,缓缓地流淌在我们的心田上。

宗璞的文字始终是带着诗意的,我觉得可能是受家庭文化熏陶的影响,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知识分子的生活而进行。

在百花文学阶段中,她发表了《红豆》等作品,遭到长达一年多的批判,文革后,作为“重放的鲜花”作品受到礼遇;文革后,宗璞追求现代主义技巧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作品有《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

这篇《红豆》讲的是知识女性江玫对自己年轻时候和物理青年齐虹爱情的回忆,期间夹杂着自身感情的滋长、前途道路的选择、以及相爱相杀的离别,江玫经历得痛苦,我相信宗璞写得也痛苦,我也看得痛苦。

说实话,这篇小说是百花文学“青春写作”中我看得最艰难的作品,挣扎又难受,我随着江玫体验了一场天昏地暗的虐恋,两个三观不同的人硬要在一起,除了相爱相杀、无尽地争吵,哪里有什么感情上的慰藉,更别提灵魂上的合拍了。

这篇小说的写作除了前途命运选择的是政治正确的革命,其他方面我几乎看不到一点关于时代共名的挤压。它呈现的完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成长和挣扎,是人们本来的真实的精神生活,这太难能可贵了,所以作为十七年文学百花阶段的一朵奇葩,我要给予它相当程度上的赞美。

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是相应时代文学规范的要求,表达出知识分子在革命道路上的反思,可是落笔之后,小说文本的呈现却是跟着人物深入了她的内心世界,作者没有比江玫的立场站得更高,在江玫的世界中,本身就是精神观念上的混杂交织充斥成长的道路。

首先,江玫陷入恋爱和被革命热情吸引,是很正常的。

江玫的生活在遇到齐虹和肖素之前,是千篇一律的平静和与世隔绝,几乎就是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练琴室、家与宿舍。大学二年级的齐虹,是二十岁,一直受着母亲的尽力遮蔽和保护,从未受到观念上的和精神追寻道路上的冲击。

一个具有“清秀的象牙色的脸”,带着“迷惘的做梦的神奇”的青年,总是与自己相遇、擦肩、邂逅,如何不能撩拨青春少女的心。“我送你回去,好么?”“你不练琴?”“不想练,你看天气多好!”我的天哪,少女心都要爆炸了好嘛,这简直就是变相的告白,这与“今晚的夜色真美”有什么不同,异曲同工。

至于肖素呢,对于江玫来说,是成熟的大姐姐,她那白中透红胖胖的脸总是能够带给江玫“安慰、知识和力量”。肖素是一个让人信任的人,她有着坚定的思想,泼辣的性格,充满激情的行动。这个贴心姐姐带着江玫看进步书籍《方生未死之间》,带着她参加积极热情的社团活动,“为真正的自由奋斗”感染启发着江玫。

其次,江玫对个人爱情和革命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江玫和齐虹陷入爱河不假,但他们观念上的分歧在一开始就已经显露端倪,比如说他们俩谈论自由问题,齐虹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自由、由着自己,江玫则认为认识必然才是自由、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为自己”和“不能只为自己”之间虽然只是差了几个字,但真正去深入,就会发现,其实天差地别,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这之后的日子里,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炽热的爱情背后的东西,齐虹是对人类的恨,但江玫的爱全是温暖。观念的不同是爱情里极为尖锐的东西,它的对抗是分歧的温床。

如果说一开始,江玫还能为了齐虹与肖素红脸,那么齐虹对于江玫参加学生活动的阻挠则是对这份坚定爱情的消解。争吵、眼泪,爱情的中间弥漫着精神折磨的痛苦。

而在肖素这边,江玫的兴趣则是越来越浓厚的。从一开始被肖素拉着参加红五月的诗歌朗诵,到接受肖素的委托修改壁报的稿子,到肖素为给江玫的母亲看病卖血筹钱、江玫被肖素真诚的关心所感动,再到参加“反美扶日大游行”的救护队,江玫一步步地接近了革命,一步步地参加了革命,一步步地被革命的赤诚所温暖着。

一个是离心的虐恋,一个是走心深入的关怀和革命,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只是江玫,谁也能够感受得出来,自己想要的和前途的道路究竟是什么。人不会只受环境影响,人都有自己清晰的判断。

最后,断绝充满自私的恋爱、奔向光明的革命未来,是必然的选择。

齐虹这个人心胸非常狭窄,他把江玫看成了他的私有物品,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温顺的江玫,而不是一个有自我思想、向往自由光明的江玫。如果江玫一生都和齐虹在一起,那么她永远都不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活出自己的价值。

这一点太明显了。齐虹除了阻挠江玫帮肖素出壁报,还因为江玫去参加游行,暴力地砸碎了传达室的玻璃和杯子,把要给江玫的糖狠狠地摔到地上发脾气,更有甚者,他还从心底里不认同肖素,说跟着肖素活动没有好下场。

更加神奇的是,齐虹想要江玫跟他一起走,为他牺牲,却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的一点什么,去为了江玫牺牲。还有点恐怖的是,他明知道,江玫如果跟他走,就意味着放弃一切,放弃理想和道路,放弃家人,放弃前途,他居然说“可是你有我”。看到这里,我就按捺不住了,难道你是一切吗?你凭什么觉得你可以成为江玫的全世界?更气的还在后头,“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果然,自私自利的本性,显露无遗。这是变态的爱,不是正常的健康的爱。

江玫真的认清他了,她不愿齐虹“活的不像个人”。她一方面疯狂地爱着他,另一方面却又在远离他。“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枯萎”,这太典型了,生活当中就是有这么多矛盾的事,明明有些人不合适,却对你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过,终于,还是真正地分道扬镳。

在革命的前途上,江玫越来越勇敢。因为除了肖素的影响之外,母亲还告诉了她,父亲的真正死因是因为革命,他就是和肖素一样,正常出去,突然间就不明不白地没回来。“为死者伸冤,为生者请命”,为着朋友,为着家人,为着希望和理想,她站到了抗议游行队伍的最前端。

十字架后藏着的盒子里,安静地躺着那两枚从发卡上掉下来的红豆,它们象征着江玫和齐虹死去的浪漫和爱情。

面对有着截然不同结局的选择,江玫最后还是忠于了她自己的判断。

《红豆》是知识分子真正的思想认识的波澜和深化,到最终的选择,作者紧紧追随的不是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随着人物内心的成长,呈现出来的最后的前途和命运。

其实,结局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真真切切的经历和最终深思熟虑的选择。

所以,《红豆》值得赞美,它当之无愧。

END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5657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