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小江南,太岳山麓,千年古县安泽县。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北魏置安泽县,隋改岳阳县,1914年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而复名安泽县,因县城处于安吉岭和泽泉之间,故名;又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
在太岳山东南麓,这里风光独特,拥有三晋大地上颜值最高的生态绿洲,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的称号。这里处于临汾、晋城、长治三市交界处,这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她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荀子的故里,名将蔺相如曾经栖身于此,这里是山西省首个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证为中华千年古县的县,近代以来有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战斗过。
安泽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她是临汾市最东部的辖县;这里东邻长治市屯留区、长子县、北连沁源县相连,西接古县、浮山县交界,南界沁水县。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北魏置安泽县,隋改岳阳县,1914年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而复名安泽县,因县城处于安吉岭和泽泉之间,故名;又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
下辖4个镇、3个乡:府城镇、和川镇、唐城镇、冀氏镇,马壁乡、杜村乡、良马乡。县政府驻府城镇,总面积1967平方千米,人口8.4万。
县域夏商属于冀州。西周和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先属韩国,后属赵国。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属上党郡。西汉置瞸氏县,北部地区归属毅远县(治沁源)。新莽时毅远改为毅近,东汉瞸氏县更名猗氏县;北部仍属毅远县。三国因之,属曹魏上党郡。西晋废猗氏县和毅远县,入襄陵县(治今襄汾县新城镇)。319年前赵置冀州(治今安泽县),随属。公元329年前赵灭,冀州被废。北魏初年属禽昌县和襄陵县管辖。建义元年(528)在原猗氏县故地置四县:冀氏县(治今冀氏镇)、合阳县(治今杜村乡河阳村)、义宁县(治今和川镇)、安泽县(治今古县岳阳镇);同时置冀氏郡,治冀氏县。北齐废冀氏郡,合阳县并入冀氏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义宁县更名和川县。大业二年(606)改安泽县为岳阳县,三年废和川县。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和川县。武德二年(619)徙岳阳县治今古县旧县镇。北宋熙宁五年(107和川县降为和川镇,元祐元年(1086)升为和川县;冀氏县、岳阳县、和川县三县并存,均隶属于晋州。1116晋州升为平阳府,属之。元初改冀氏县为猗氏县。1266年冀氏县并入岳阳县;次年复冀氏县,岳阳县与和川县省入冀氏县;1293年冀氏县更名岳阳县。
明清岳阳县隶属于平阳府。1914年6月,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而改名为安泽县(治今古县岳阳镇)。1937年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管辖。1940年8月,于安泽县西部置岳阳县。1941年6月于安泽县南部设冀氏县。1942年4月,岳阳县并入安泽县,1946年10月,冀氏县并入安泽县,治和川。1949年6月属翼城临时专区。
1950年1月,属山西省临汾专署,安泽县人民政府迁驻府城镇(另一说1951年迁今治),原驻地改称古县镇;1954年设立晋南专区(临汾专区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属之。1970年晋南专区分设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安泽县属临汾地区。1971年6月,析安泽县西部设置古县,并将屯留县良马公社划入安泽县。2000年临汾地区改设地级临汾市(地级),属之。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有安太山、泉庙凹、盘秀山、大东沟梁、牛头山等山脉,最高峰安太山为最高,海拔1592米;沁河流经境内95公里,有洪驿河、蔺河、大黄河、李元河、第五河、义唐河、泗河、兰河、石槽河等河流。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美誉,年均气温为9.4℃,年平均降水量为539.1mm,高于临汾市平均值80mm。
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2.8%,林木覆盖率达67.2%,居山西省第一。境内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麻衣寺、黄花岭、青松岭、安泰山、赵圪堆等五个省级森林公园以及红泥寺自然保护区;有银杏、杜松、枫杨、黄蘖8种为珍稀植物;有金钱豹、金雕、红尾狐等国家保护动物,野生连翘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玉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农产品,是优质玉米生产基地;有煤、石灰石、石膏、方解石等矿产,其中煤贮量达240多亿吨。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秀丽迷人,集古色人文、绿色生态、红色革命教育等文化于一体;境内有摩崖石刻造像、郎寨塔、麻衣寺砖塔、通玄观等名胜;有太岳行署旧址、华印刷厂旧址等纪念地,有荀子文化园、红叶岭、黄花岭、红泥寺、安泰山、段峪河等旅游景区;有白村遗址、川口遗址、义唐遗址、子坪遗址、李垣遗址、英寨遗址、合阳故城、冀氏故城、和川故城、唐尧城等古迹,其中唐尧城世传为尧所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