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9日,“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金沙滩海边掀起巨浪。11日,一名协警在青岛海边维持秩序。
本报记者 倪 浩
编者按:从上周末开始“利奇马”这个听起来并不十分“暴虐”的名字,却用超强破坏力让国人重新认识了今年最强台风的威力。在被大自然强大的力量以及广大救援人员的英勇“逆行”震撼的同时,外界不禁在关注超强台风的预警为什么那么难,而原本非常具有东南沿海特色的台风为什么会对北方地区构成大范围影响,今年是否还会出现强台风呢?
“北上”台风会越来越多?
出人意料成为今年的“风王”,“利奇马”北上路径上也别具一格,并没有像其他台风一样从低纬度的华南地区登陆,而是选择从华东地区登陆,一路沿海向北。
从中国海岸线中部切入一路向北的台风并不多见,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结果显示,类似“利奇马”登陆华东一路向北的还有1984年第7号台风“芙瑞达”,1994年第6号台风“提姆”,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以及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
“利奇马”11日晚登陆山东后,一路沿海向北,并未深入内陆。12日,北京阴伴有小雨。北京市气象局统计显示,曾经有7次台风减弱后的低压经过或接近北京。
“利奇马”强大的破坏力,带给业界一个担忧,即台风登陆地点会越来越向北转移吗?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说,在中国华东地区登陆的台风的确有不少会一路北上。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整体来看,气候变化会对台风登陆地点北移造成一定影响,但就一次台风过程,比如“利奇马”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但丁一汇还是认为,从气候变化对未来台风发生位置的趋势讲,“北上”台风的发生数量将会增加。中国的北方沿海地区或将成为台风的“首选”登陆地。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姜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利奇马”登陆于浙江温岭,一路向北穿过江苏到达山东,这种沿着海岸直接向北不伸入内陆的路径确实较为“诡异”,且少见,目前“利奇马”登陆地点以及路径形成的原因,业界都没有明确解释。姜彤认为,在全球气候环境下,海洋温度等系列复杂因素作用下,确实造成了台风登陆地点偏北的趋势。
另一位不具名业界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台风一路向北而不伸入内陆确属个例。“如果台风转向内陆,就会受摩擦较大,生命周期就比较短,可能就几天,但‘利奇马’一反常态。”
“风王”过后,还有超强台风吗
“利奇马”不仅是今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强台风,也是今年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同时还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华东地区的第三强台风,与2016年的台风“莫兰蒂”并列,仅次于1956年的台风“温黛”、2006年的台风“桑美”。
从浙江登陆开始,“利奇马”就展现出强大的破坏力和旺盛生命力。根据浙江相关部门的数据,“利奇马”过境浙江时不仅强度强,而且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达到51小时;浙江沿海10级以上大风持续近36小时,12-14级大风持续20小时,共有17个测站观测到16级以上大风。
对于“利奇马”为什么具有如此破坏力,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钱奇峰说,整体上“利奇马”移动慢,环流结构保持完整,在一路北上的过程中,就好比一辆“巨型洒水车”,会给沿途地区带来长时间风雨。据介绍,截至8月11日,“利奇马”的环流结构保持完好,北侧的外围螺旋云带扫到山东。钱奇峰说,这种完整的结构形态,又让“利奇马”像一台不停息的“抽水机”,将其东侧和南侧大洋上水汽源源不断地抽取过来,为后面持续性的强降雨提供了充足水源。
姜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台风“利奇马”的路线一直沿着海岸向北,并没有伸入内陆,所以推进过程受到的摩擦力较小,生命周期长,而又不断得到水汽补充,因此“利奇马”的危害显得尤其大。
姜彤认为,目前业界研究表明,类似于“利奇马”这样高强度的台风出现频率正在增大。全球变暖的趋势下,现在已经论证,太平洋沿岸出现超强台风的频率在增大。
另一位未具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全球变暖、海洋温度上升等多种因素,台风变强确实是一个趋势。
台风预测为什么那么难
能够一直北上的台风历来都是“狠角色”,“利奇马”也没例外。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12日16时,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河北、辽宁、吉林9省(市)897万人受灾,171.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已安全返回138.8万人);5300间房屋倒塌,4.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31千公顷。
历史上,北方多数地区受台风影响有限,防范经验和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不足,因此台风一旦登陆北上,更易酿成灾害。
中央气象台12日18时预计,“利奇马”12日晚将在山东半岛北部到莱州湾附近回旋,13日转为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2日夜间至15日,华北东北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浙江省气象台早在8月5日就发布了“利奇马”的登陆信息,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预测到“利奇马”的形成,但均未能预测到其强度如此之大。
姜彤在采访中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利奇马”的前期预测中,包括强度和路径等重要方面,国内外几十家机构都预测得不够准确。他认为,目前全球针对台风的预测技术还存在诸多客观限制,准确预测台风目前仍然是业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