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今日我市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八月下旬的徐州渐渐地由夏季迈入到秋季,气温逐渐转凉,市民们要根据气温的降低及时增减衣物、安排日常活动等。大家在通过手机APP、广播电视渠道获取这些有关气温、天气的信息时不禁要问,天气预报员每天是怎么工作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徐报融媒记者走进徐州市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为您一探究竟。

预报员分批值守,服务多个时段

在徐州市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宽敞的办公室里多台用于气象分析的电脑一字排开,墙上挂着展示全国气象概况的大屏幕。市气象台副台长孙磊介绍,这里每天都会有主班预报员、副班预报员和一名签发员三人组成的小组24小时值守,工作时间是从当天早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主班预报员的工作是从每天9:30——10:00开始,每3小时针对全市各县(市)区进行气象资料收集与分析。副班预报员除了日常的数据分析工作外,主要负责每天5:00、10:00和16:00三个时段编写气象综述,并在会商的基础上将每日气象预报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

孙磊表示,气象部门还会针对电力、农业等部门的具体需求发送有针对性的气象报告。如果有突发雷雨等强对流天气的情况,气象部门会及时推送通知,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准确预报需参考多方面数据

“徐州处在省内的西北位置,地域东西跨度大,因此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也比较大。”孙磊表示。由于技术的发展,预警中心所要用到的天气资料大多是由气象仪器检测到的。据了解,市气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已经拥有14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并在九里山顶运营了一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能探测到整个淮海经济区的降水粒子和降水强度,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周边地区的突发性、灾害性天气。

不过,想要准确地对短期的天气形势作出预报,气象部门需要依赖的可不止自动化数值预报产品。孙磊表示,预报员除了分析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等图表外,还要参考全省、全国资料乃至全球大气环流数据;在数据的采集方面,由于自动气象观测站经常会受到温度、积水等影响,有时会产生一定误差,所以人工气象站仍然占主导地位。

“我们可以去参考预报指南产品,但是不能完全跟从它们所指出的形势。”孙磊说。他举例,在预报每天气温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最后的结论产生影响。

“我们通过温度的实况比较来观察近期的气温是否有比较大的起伏”。孙磊表示。除了通过近期的气温变化预测将来走向外,预报员还需要分别参考500米、750米、800米的高空温度和实时风向,从而最大化提高最终结论的准确度。

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都是天气预报参考

“我市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设在九里山顶,可通过发射电磁波能探测到最大半径为460千米的降水粒子及降水强度,其覆盖范围可达整个淮海经济区,影响徐州地区的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准确率很高。”看着电脑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孙磊告诉记者,对于预报员来说,如果单纯根据天气实况,对48小时之内的天气形势判断还比较有把握,但如果时间再长远一些,单凭人的主观判断就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报。“之所以要看多个数值预报产品,也是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换句话说,所有能参考的资料我们都要参考。”

天气预报也需要专家一起“会商”

“一个人的判断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每天至少要两名预报员一起值班,天气复杂的时候,还要组织所有的预报员进行天气大会商。”孙磊说。

上午10时30分左右,孙磊在与副班预报员就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会商。11时整,孙磊和同事将她们分析后做出的短期预报结论对外发布,而下午4时,经过两名值班预报员、当天负责签发的预报专家和各县区的值班天气预报员召开视频会议“会商”后最终确定下午这次的预报结论。“如果大家的意见都差不多,那就比较简单了,如果分歧比较大,就要根据掌握的资料,有理有据地推出结论。”

一天更新至少三次天气预报

下午4时,天气预报就制作出来了。除了传到上级气象部门外,最重要的是向社会发布。发布渠道包括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96121自动咨询电话,以及手机短信等形式。孙磊告诉记者,对于值班的预报员来说,一天至少要做三次天气预报,分别是6时、11时和16时,如果遇到突发天气情况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次数还将更多。

徐州天气预报准确率位列江苏三甲

对于天气预报,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预报准确率有多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至87%,而江苏省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而在省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率评比中,“徐州近年来在评比中都是省‘三甲’。”市气象台吕翔台长告诉记者。但市民有时会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出疑问,比如预报“徐州局部地区有雨”时,雨下到徐州北部,北部的人会认为预报准确,但南边的市民却没见到雨。其实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经常出现,但并不代表天气预报不准确。除此以外,诸多客观因素也决定天气预报不能做到绝对准确。

另外,把大气运动通过数学方程式计算出来,计算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导致预报偏差;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呈现增多趋势,也增加了预报的难度。

我市三天内的天气预报比较准确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也不断提升,现在徐州市气象台可以提供一周的天气预报。”孙磊说,我们的气象数值预报在经过计算机的运算后,可以模拟预测出10天之内的天气情况。此外,还可以制作短期气候预测,包括月、季、年的气候预测情况。

孙磊表示,气象科学目前仍处于年轻、发展阶段,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还没有全部被认识。而大气运动的本身又是十分错综复杂,所以预报的时间越长,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因此从目前天气预报准确率上来说,我市7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

新闻故事: 气象台里的见闻

预报员播报天气参考“老黄历”

在市气象台采访天气预报员时,记者发现在制作天气预报的电脑旁还放着一份“老黄历”。看着老黄历上的“宜出行、宜婚嫁……”记者大惑不解,天气预报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而老黄历上大都是些民风民俗,两者不仅不相干还似乎有所冲突。

“这本老黄历主要是我们在播报农业气象时作为参考的。”孙磊副台长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因为老黄历上不仅有民俗的东西,还有一些关于节气和农事的相关记录,我们在播报农业气象时会参考老黄历上的一些记录,这样制作出的天气不仅语言生动活泼,也更加贴近群众。”

天气预报员是如何编号的

“今天我市天气将以晴到多云为主……以上天气预报是由15号预报员发布。”在每天播出的天气预报里,最后结束时总要报出是多少号预报员发布的,这天气预报员的编号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每个人的编号基本上是按照做天气预报员工作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据介绍,徐州市气象台从1957年成立以来一共编排了1号-36号天气预报员,目前市气象台共有8位天气预报员,他们的编号分别是从15号至36号(其中有的编号预报员因工作调整暂时不在岗位),像现在台里资格最老的25号预报员是1984年从事天气预报的一位工程师,而最新的36号预报员则是两年前参加工作的一位年轻同志。徐报融媒记者 龚严巍

见习记者 吴浩然 文 刘冰 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401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