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于台风活跃季,除了“梅花”,海上还有第13号台风“苗柏”、第14号台风“南玛都”在活动。“苗柏”对“梅花”无影响,“南玛都”后续影响尚不明朗。“南玛都”的存在有利于“梅花”降水增强,且助推“梅花”路径向西移动。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会有双台风、三台风甚至更多个台风同时出现呢? 海温高、切变小、初始有扰动,是台风生成的条件。如果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在广阔的西北太平洋暖海域多处有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发展的条件,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平均而言,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每年都可能有三台风同时出现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西北太平洋符合台风生成条件的海域广阔,有足够的空间使几个台风生成和发展。
西北太平洋出现过多次“双台风”甚至“多台风”情况。例如2006年的“玛利亚”“桑美”“宝霞”,2009年的“芭玛”和“茉莉”,2010年的“狮子山”“圆规”“南川”以及2011年的“海马”和“米雷”等等。
在不少人眼中,夏天是台风最活跃,也是台风最容易致灾的季节,其实,秋台风的威力和影响也不容小觑。@中国天气统计了1949年至2020年期间的气象数据发现,秋台风“狠角色”更多。秋台风不仅实力突出,在路径上,也经常诡异多变,这也与影响秋台风的天气系统有关。
根据中央气象台2015年编制的《我国台风之最》,有3个台风被录入“路径最复杂台风”,包括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Wayne)”、1991年第19号台风“耐特(Nat)”以及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Nari)”。其中,“耐特”和“百合”均在秋季生成,“韦恩”的生命周期也是在夏末初秋。
从卫星云图上可见,“梅花”虽然个头不大,但台风眼清晰,结构对称性比较好,云系紧密厚实。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台风“梅花”强度很强,具有风雨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与天文大潮叠加潮位高等特点,是一个威力不容小觑的秋台风。
而和“梅花”路径相似的是2005年第15号台风“卡努”,都是恰逢天文大潮,登陆浙江地区,风雨影响也相似。
近十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秋台风有2013年的“菲特”,2016年的“莫兰蒂”“海马”“鲇鱼”。其中“莫兰蒂”影响时段为2016年的9月15日至9月17日,江苏出现了58个暴雨站日,26个大暴雨站日,最大过程雨量镇江(239.5毫米),日最大雨量启东(178.1毫米)。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影响时段恰逢国庆长假,也给江苏带来了31个暴雨站和21个大暴雨站日,最大过程雨量出现在昆山(302.2毫米)。
为何秋台风破坏力如此大?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从春分开始,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加热了北半球热带海洋,海水热量不断累积,通常8月至9月海温达到最高,海温高有利于台风生成和能量增强。同时,8月底至9月初,冷空气开始活跃,增加了气压梯度,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加大,也有利于台风强度增强。另外,由于秋季冷空气逐渐增多,“秋台风+冷空气”是个可怕的组合,两者联手往往会激发出猛烈的降水,从而导致更大的灾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