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理想「关于理想之歌流沙河的思考」

流沙河是当代一位独特的诗人,他十分擅长写作抒情朗诵诗歌,他的《理想》也是一篇构思独特,朗朗上口,富有激情和气势的优秀诗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著名作家 洪 欣

接到李金重为他的散文集《笔拙纸穷情未尽》邀写序言的电话,亦惊亦喜。惊,短短四年多,他竟已撰文20多万字,且辑录成集;喜,他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与李金重相识已近五年,起初,并未太在意,编辑副刊,与文学爱好者探讨文稿的修改是常有的事。因此,虽然是朋友引荐,虽然他特别郑重地捧上散文处女作《我家的铁树》,在当时,我也觉得他和别的投稿者无异。只是,当他又从包中取出一份《我家的铁树》打印稿、一支水笔,准备记录修改意见时,我心中一动,这,是个认真的人。

我的猜测没有错,在随后的交流中,李金重认真得近于较真。初学写作的李金重,充满了创作的热情,《我家的铁树》洋洋洒洒3000多字,事无巨细,一一尽书。我未作多想,笔尖一绕,将与主题无关的华丽辞藻、深刻感悟大段删除,一抬头却看见,李金重眼里满满的不舍。询问得知,那是他熬了几夜的心血,来之前,自己已经修改过,觉得合格了才敢带过来,不意竟如此不被认同。尽管已转入地方工作数年,但从军二十余载,李金重的身上仍旧有着军人的耿直,当我再次动笔准备删改时,他开了口:“老师,我觉得这段应该保留。”

最初的构思,到形成文字,从词语的选用,到最后他认为是升华文章主题的人生感悟,李金重认真地、详细地陈述着他的观点,说到激动处,索性将我手中的打印稿拿了过去,“请教”删改的原因。近两个小时的讨论,具体说了些什么,现在我已记忆模糊,只记得道别时,李金重特别认真、“表决心”似地说,“我回去重新改!”

这一改,《我家的铁树》便在我这里消失了踪影。几个月后,邮箱里收到李金重的另一篇稿件《我的母亲》,虽然行文依旧繁琐,但主题鲜明,字里行间写满了儿子对母亲的爱。编辑修改后,刊载于2017年2月26日的合肥晚报副刊。这给了李金重极大的鼓舞,电话中再次“表决心”,并言,已数遍比对见报稿件与自己的原稿,思考了编辑修改的原因。我笑了,这的确是个认真的人,凭着这股劲,写作水平提高指日可待。

再次接到李金重电话,已是2017年底,《我家的铁树》被安徽工人日报副刊《生活时刻》选用,特来报喜。这篇于李金重有着特殊意义的稿件,经过他一年多的反复修改,由最初的3000多字“瘦身”为800多字,李金重笑言,自己感到了进步。

这之后,与李金重的直接联系渐少,只在共同的微信群中得知,这几年,他陆续有作品在安徽工人日报、安徽工运、《华夏女工》等报纸杂志面世,建了自己的微信公号,还加入了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几年间,李金重见诸报端和单纯练笔的文字,不知不觉已有20多万字。略加筛选,近百篇文章分五辑编就这本散文集《笔拙纸穷情未尽》,李金重说,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自己的鞭策。或许正是基于此,初学写作时那些稚嫩的文字,李金重并没有做大的修改,而是将它们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作为一种印记。

若论写作技巧,李金重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初期文字,亦如书名谦言,显得“笔拙”,但细细品读《笔拙纸穷情未尽》,那随处可见、流淌其中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李金重重情。无论是游历篇、生活篇,还是亲情篇、友情篇、文艺篇,整本散文集中,都是浓浓化不开的情。亲人、师生、战友、朋友、同事,曾经共同拥有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李金重笔下美好的回忆。“平时因两地生活不能照顾妈妈生活起居,头疼脑热不能及时带去看,思虑妈妈晚年生活是否过得如意。”想照顾母亲,可现实中又办不到,“无奈托于梦中”。去杭州采风,“虽然见不到以前的战友们、老班长、老指导员,但睹物思人,那熟悉的营房大门及营区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还是那么留念,还是在大脑里反复出现。” “见到老师,特别亲切,像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样,几天几夜讲也讲不完少年成长的希望与期待”……

李金重热爱自然。他爱合肥“漫天飞舞的雪,爱这被雪覆盖后的城市”,这美丽的城市雪景是他心中真正的风景线。驱车来到滨湖湿地国家森林公园南大门,“放眼望去,巢湖水面辽阔,一浪一浪从远方涌向脚下的岸边,拍打堤坝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清脆悦耳。” “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乡村山水旖旎的风景”,他“醉在岱山湖”。回到家乡,看见燕儿筑巢,他感慨,“人与鸟儿和谐相处在一个屋檐下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面对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他则大声疾呼,“我要呐喊!我要声讨这些可恶的破坏生态文明的家伙,你们什么时候能住手?”

心怀悲悯,珍视生命,李金重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独特的文人情怀。李金重常以“老石”作为文章署名,微信公众号也起名“合肥老石”,他说,是因为自己在男孙子中排行第十。但,目睹李金重这几年在文学道路上的孜孜不倦,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脑海中蓦地跳出流沙河《理想》中的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这,与“老石” 的精神倒颇为契合。

李金重常说,自己起步晚,只能以勤补拙。生活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尽心做好市总工会本职工作之余,李金重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文学创作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2019年,李金重的微信公众号就编发了32篇文章,配图也为自己的摄影作品;30多篇散文, 10篇陆续发表于各家报刊,有一篇作品征文比赛获奖。

新春伊始,李金重今年的创作计划已经列就——撰写乡土小说《缘怨》。他说,“今后还得继续努力才有希望!”

期待李金重再结硕果。希望《笔拙纸穷情未尽》能够成为他理想的火种,早日燎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3067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