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鹅感村“南国女宗”坊(陈小宁)

雷州的古代牌坊
鹅感村“南国女宗”坊 (陈小宁 摄)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陈小宁编辑/金 臻 少 琼)雷州是一个神秘古老的地方,早在洪荒的远古年代,就是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及海洋文化等多种元素文化并存地方。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以来,加上深厚而独特的区域文化根基,人们的思想、生活、民俗等在几千年中形成了固有的架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古雷州竖立了很多很多牌坊,大多数竖立牌坊,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女人的丈夫死了之后,贞节不再改嫁他人,为表彰这种妇女对丈夫忠贞,就为其竖立牌坊。但有的是纪念某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或某一位伟人等等而竖立的纪念性建筑。有石坊、砖坊、木坊,大都高于四米以上,造型古朴厚重,工艺精湛,牌坊上书写的书法刚劲有力,牌坊上的内容详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鹅感村的“南国女宗”牌坊

在雷州市北和镇感村东边的虎头岭上,至今仍完整保存有一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碑坊,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这座碑坊是由几块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造型奇特,雕刻精致。分有一个大门口和两个小门口,大门口的正上方刻有“南国女宗”的颜体楷书,正门的背面刻有“官吴氏节孝坊”的楷书。两个小门口正上方的石板上,用小楷书刻有记载修建这座碑坊的原因、历史背景以及修建时间等内容的文字。

雷州的古代牌坊
三元塔公园内的,“天南重地”坊 (陈小宁 摄)

三元塔公园的“天南重地”牌坊

在雷州市三元塔公园内,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坊,高约5米,在牌坊的正面刻着“天南重地”的四个厚重有力的大楷书,这座石坊有三个门口,中间一门略比左右两边的高大,造型古朴端庄。

据有关资料记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合浦郡徐闻县,郡、县治所在雷州古城。从此,雷州古城一直成为历代县、郡、州、军、路、府之治所。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为雷州得名之始。自唐乾元元年(758年)至清末,雷州一直管辖海康、遂溪徐闻三县,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就有‘天南重地’之称。原‘天南重地’为木坊,竖立在雷州府治(今中医院)前的路口,所建年代不详,现已废,木匾存于雷州博物馆。遗憾的是至今无法知道‘天南重地’四个楷体大字为谁的手迹。三元塔公园石坊为后来仿原坊所建。

雷州的古代牌坊
天宁禅寺“万山第一” (陈小宁 摄)

天宁寺的“万山第一”牌坊

雷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天宁禅寺,位于雷州古城西门口。古名“报恩寺”,又称“天宁万寿禅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雷州半岛的第一个古刹。

天宁禅寺环境幽静,一千多年以来,不少贬官谪臣、文人墨客在此名刹留下了不少诗篇与墨宝。宋朝兴元年(1022年)二月,宰相寇准由道州再贬雷州,任司户参军一职,寓居天宁禅寺西馆,留下了诗文《海康西有怀》云:“风露凄清西馆静,悄然怀旧一长叹。海云销尽金波冷,半夜无人独凭栏。”的著名诗篇。

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苏轼与天宁禅寺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宋绍圣四年(1097年),因元祐党争,一再遭贬的苏轼贬海南昌化途径雷州,住进天宁禅寺。他特别喜爱天宁禅寺幽静的环境,加上众多僧人对他的盛情接待,给一度仕途失意的他心里很多温暖,他便写下了“万山第一”四个大字回赠。此书法笔墨圆润方正有力,颇见苏轼的书法功力,成为天宁禅寺的镇馆之宝。

宋学士苏轼书“万山第一”,初为寺门木制牌匾,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太监陈荣竖立石坊,勒字于上。可惜文革期间,原石坊找到破坏,已经被毁。现在竖立在寺内的“万山第一”牌坊,是1985年重修天宁禅寺时,根据大书法家沈定庵在抗战时期的拓片复制的。1983年天宁禅寺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雷州的古代牌坊
调和村已被打成三段的“邓门陈氏节孝坊”(陈小宁 摄)

调和村“邓门陈氏节孝坊”

在雷州市北和镇调和村一户农民的家里,收藏着一块在文革时期被打断成三段的“邓门陈氏节孝坊”,这户人家是明代调和村显赫有名的邓起龙的后裔。邓起龙是调和村明代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其娶妻清代廉吏陈瑸公之孙女,然邓起龙却英年早逝,陈氏十七与邓起龙结为鸳鸯,三十陈氏守寡,陈氏贞节守孝,立志不再改嫁,教子并善待髦姑,感动雷州府知府,雷州府为其竖立了‘邓门陈氏节孝坊’。采访时,笔者在户农民的家里看到牌坊的碑文这样记载:“署海康县教谕,兼理训到事业,看得陈氏年青守义,白发全贞,尽孝道以待老姑妇兼子职和熊丸,以抚雏凤目并师资闺阃,佩其幽贞,族党称其苦节松柏,为心金石,其志理合援例移请。署海康县知县,看得节妇陈氏,乃已故候选中书科中书邓起龙之聘妻,年十七而结琴瑟之欢,三十而裂鸳鸯之谱……看得海康节妇陈氏,乃已故候选中书科中书邓其龙聘妻,青年守节,白首全贞,奉堂上衰姑妇兮,兼抚庭前弱息母也,为师哀毁居丧失,柏周以自励,茹萘苦志,比金石而不移,冰雪坚操,既闺门足范,松筠著节,宜彤管扬休,合具文由,详”。石碑上详细记载了陈氏节贞守道,教子持家的感人事迹。牌坊的横匾用青石阳刻有“邓门陈氏节孝坊”的七个刚劲有礼的楷体大字,在“邓门陈氏节孝坊”的背面还阳刻有“管彤标清”的四个楷字。竖立在调和村口,供行人瞻仰,以兴教化,也是在旧社会教育女人要贞节。

雷州的古代牌坊
英利“姑媳同贞”节孝坊 (陈小宁 摄)

英利的“姑媳同贞”牌坊

在雷州市英利镇竹园村有一座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姑媳同贞”的节孝牌坊,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

这座节孝牌坊全用青石构筑,通过隼眼连接而成,形态庄重古雅,雕刻精细,整座牌坊为三胎式对称建筑的,中间胎高4.8米,宽2.7米,左右胎高4.2米,宽1.8米,在牌坊正中间的正背面均镌刻有厚重有力的‘姑媳同贞’的四个大楷书,上款有“潮溪村陈莫氏偕媳梁氏节孝坊”,下款有“同治五年岁次丙寅谷旦仝立”的字样,在左右两旁的正面刻有举人李绍绎为莫梁氏撰写的称颂志文,在牌坊背面的左右镌刻有“风清两代”“冰洁一门”的两块横匾。

据《姑媳同贞坊修缮记》及《竹园节孝坊》的记载,此牌坊是古代英利官道上五座贞节牌坊唯一逃过文革破坏的牌坊,该牌坊是为纪念龙门镇潮溪村清代监生陈式程之妻莫氏及其媳妇梁氏孀居守节而建的。莫氏为北和镇朝阳村莫之起之长女,二十岁(1816)岁时,嫁给陈式程为妻,道光元年(1821)陈式程病故,其时莫氏年仅二十五岁。陈氏媳妇梁氏亦二时,嫁给陈式程之长子陈卜世为继妻,四年后(1827年)陈卜世病故,两个女人丧夫后,立志守节不嫁,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灯下纺织,共同养家育幼。她们是封建礼教的楷模和操守伦理的道德的典范,雷州知府知道此事后,就将她们的事迹奏报朝廷,皇帝就下旨建造牌坊旌表,将它竖立在古官道旁,供过往行人瞻仰,以兴教化。

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节孝牌坊,一座牌坊同时旌表婆媳两位女人,也是封建社会教育妇女要贞节及在家庭中要和睦相处的一本极其重要的教科书。

据资料记载,在雷州的大地上,还竖立了不计其数的古代牌坊,位于冯村坡孝女墓侧,为雷祖的三位姐姐而立的“三女同烈坊”,位于雷城南关外,为明建解元林文亨而立的“解元坊”等许许多多的牌坊,可惜在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这些历史文物遗迹大多数已经被毁,剩下寥寥无几留在雷州的大地上,成为封建社会留下一笔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2968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