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悲惨结局」

闻一多说,“初唐四杰”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他们为“王杨卢骆”。他们四人虽然还未脱离齐梁以来的绮丽,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同时,他们个个文思卓然,都是天纵奇才。然而天妒英才,他们的寿命都不怎么长。而令大家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这四位天才之死都和“水”字有关。

在四杰中,古绛州王勃是最天才的,位居四杰之首,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多数人题写在毕业纪念册上,到老都在吟诵;还有我们背过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美景。可惜的是,他写完《滕王阁序》之后,就渡海跑到交趾去探望在那里为官的父亲。返回时,走到今天的北部湾防城海域,乘坐的船只遇到了风浪,王勃不幸溺水身亡。

初唐四杰的结局如何?有人说皆丧命于“水”

满腹锦绣文章的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死于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年仅27岁(古人算虚岁)。有人说,如果天可假年,再给他50年寿命,他可能力压李白、杜甫一头,如今也只能长叹一声罢了!

陕西华阴人杨炯跟王勃都是生于650年。显庆六年(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就遭人妒嫉被举称为神童,后中进士。杨炯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便是《公卿以下冕服议》,但个人还是偏爱的是它的那首边塞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初唐四杰的结局如何?有人说皆丧命于“水”

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让众多“文人书生”羞愧至极。其他如《战城南》《紫骝马》,也是慷慨激昂,颇有风骨。所以,杨炯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他很惭愧,位居卢照邻前面,同时他又位居王勃之后,很不服气。杨炯虽然有些不看好同龄人王勃,但他于王勃也算惺惺相惜。王勃死后,是杨炯将其遗文、遗诗收集起来,汇编成卷的。

言归正传,至于杨炯的死,同样也与“水”字有关系。当时杨炯出任盈川令,即今浙江衢州。693年夏,盈川遭遇大旱,庄稼无收,杨炯心急如焚,跪祈三日,任不见一滴雨水后,愤起投身于井中。当夜天降大雨,井水浮杨炯尸体而出。这一年,杨炯只有44岁。当地百姓感其恩泽,建祠塑像,祭奉不衰,遂为城隍,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说起卢照邻,他可能是初唐四杰中命运最为坎坷之人。卢照邻生卒年史无祥载,但其出身确实世家大族,家世显赫。初入官场,受到器重,但不料因《长安古意》中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梁王武三思,锒铛入狱。后来出狱不久,患上了“风疾”(应该是中风一类的病),不得不辞官接受治疗。

初唐四杰的结局如何?有人说皆丧命于“水”

药王孙思邈曾收他为弟子,悉心为他调治,但可惜无力回天。后来他不仅双脚萎缩,连一只手也残了。680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挥手告别了这个世界,投颍水自杀,当时卢照邻大约年仅四十来岁。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也有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城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最后来说说骆宾王,大约出生在638年,此人也是正儿八经的“神童”,在他7岁时,就写下《咏鹅》,至今都广为人知。

初唐四杰的结局如何?有人说皆丧命于“水”

骆宾王善于写短诗,尤其七言歌行更妙。他的《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被当时称为绝唱。当然,最出名的是跟着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造反是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据说,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684年,徐敬业造反失败,史书中记载骆宾王被杀,但与骆宾王同时候的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里说是投江而死。据此,也有人说他投江之后潜水跑了,当了灵隐寺的和尚,但可能性不大。

总之,初唐四杰一是淹死、二是投井而死、三是自沉与水、四是投江自尽,说来说去,都绕不开一个”水“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2876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