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休整之后,“梅姑娘”又回来了!本周气温稳中有升

昨天,扬城天空乌云翻滚,宣告了“梅姑娘”短暂“休假”的结束,新的一周,扬城仍是多阴雨天气。昨天也是夏至节气,“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专家表示,今年入头伏时间是7月16日,三伏长达40天。

无感的“夏至”

“梅姑娘”回归“岗位”

昨日“夏至”,至者,极也,意味着北半球迎来最长的白天。不过,昨天漫天乌云,丝毫让人感受不到这白天的长度。

目前,长江中下游仍处于梅雨期,明明应该是要时刻注意防暑降温的节气,如今却只愁衣服晒不干。其实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

今年夏至期间恰逢梅雨,相对湿度较大,大伙倒是应该注意及时通风防霉、别长蘑菇!比如昨天不仅太阳没再露脸,阴沉沉之外还飘了场小雨。没错,短暂休整之后,“梅姑娘”又回来了!

气象部门预计,本周我市多降水天气,气温稳中有升。预计22日阴有阵雨或雷雨,夜里雨量中等;23日-24日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大,局部暴雨;25日阴转多云;26日多云;27日-28日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唯一的好消息是,近三天气温比较稳定,体感较为舒适。本周最低气温20℃-21℃,最高气温32℃-33℃。

“夏至三庚数头伏”

7月16日入头伏,今年三伏长40天

6月21日,迎来夏至。“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专家表示,今年入头伏时间是7月16日,三伏长达40天。

在农历的节气中,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还有一些杂节气,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如庚子、庚申等)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按农历的规定,相邻两个庚日的间隔是十天,所以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十天,但由于有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规定,所以从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就有了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末伏与初伏一样固定是十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6日至7月25日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末伏。

史志成表示,三伏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农谚所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值此时节,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记者 陈洁文 (综合新华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2806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