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留科技人才上狠下功夫——湛江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秋天的海风为湛江吹来好消息——日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晶晶申报的“血脑屏障的发育与稳态维持”项目登上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名单,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首个获得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的科学家。

2011年,出国深造的张晶晶以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身份被引进到广东医科大学工作,负责建立起粤西地区第一家先进的斑马鱼模式动物研究平台。

培育引进像张晶晶一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湛江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湛江在引、育、留科技人才上狠下功夫,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汇聚这座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他们醉心于科研事业,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推动湛江产业结构升级。

这座开放包容的小城,广聚天下英才,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擘画出城市与人才有机融合、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

机制赋能

人才项目入库 公共服务“松绑”

一年一度的科技大会拉开交流的序幕——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于今年4月在广州召开。其中,会上颁发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湛江市荣获6项奖项。此外,2021年湛江还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年度获奖总数创湛江近年来新高,实现科技创新大丰收。

种种佳绩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驾护航。湛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湛江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湛江市科技支撑双十产业发展方案》等政策为人才在科技领域谋势而动、顺势而为提供清晰方向。

乘着数字化的东风,湛江借力大数据应用,改革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设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库。湛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库可及时准确了解湛江科技人才技术领域、研究方向情况,遴选出符合湛江发展的优秀科研项目。

在健全湛江市技术市场管理体系方面,湛江拓展合同登记渠道,设立广东海洋大学与农产品加工所二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筹建岭南师范学院和南亚所登记点,推动技术合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道路越走越宽。

科技创新,精准发力。湛江依托大数据精准施策,聚焦科技人才需求,打造湛江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换句话说,就像是建立一个科研人员和企业信息存储的仓库,在这里能够精准找到二者的供需契合点,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青年是主力。今年的湛江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湛江提出,要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结合湛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需求,清单式个性化培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并全链条接续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目前,一项关于青年人才创新经费包干的机制正在探索实施,试图在科技领域激起一池春水。据介绍,该机制通过改革科研项目结题时财务审计与验收的程序,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能,为他们“松绑”。

人才引进来,还得留得住。近年来,湛江在留住人才上“绞尽脑汁”,通过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回应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关切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问题,让当地科技青年人才无须为生活而奔波。

当前,这座“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生态城市逐渐获得外国科技友人的青睐。外国人来湛工作程序和服务不断优化,来华工作许可审核时间大大压缩,当场办理,1天办结,来湛工作的外国人人数逐年增多。

揭榜挂帅

开放引才打造高能级人才聚宝盆

湛江市坐落于我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众多优良的港湾,给湛江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带来了先天优势。要将先天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关键靠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不断发展壮大以海洋生物育种、海水健康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湛江探索实施“揭榜挂帅”人才团队项目,吸引众多能者奔赴在科研第一线建功立业,集中科研优势力量办大事,解决重点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

引、育、留上狠下功夫!湛江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2021年5月15日,湛江市科技局向全社会发出一张与湛江市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揭榜挂帅榜单。这份榜单聚焦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两大领域,重点围绕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绿色养殖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水海产品育种、水海产品养殖与加工等方向发布相关需求。这也标志着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揭榜挂帅制人才团队项目实施工作正式启动。

英雄不论出处,谁能解决企业提出的难题谁就来揭榜。张榜公告一出,共收到20家单位的揭榜意向。经过磋商,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可行性,个别揭榜方主动提出联合揭榜,进一步充分发挥各方所长,推动技术和人才更好配合对接,实现了多种资源、路线协调创新。经专家评审建议,最终确定6个关键核心技术立项,资助总金额2100万元,引进51名科研人员到湛江市部分重点企业服务。

湛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揭榜挂帅”人才团队项目,把技术攻关和人才引进工作有机结合,征集产业技术需求张榜公告,让企业出技术难题,让企业定技术指标,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眼下,成功申报湛江市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揭榜挂帅制人才团队项目的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共同选育了“中恒1号”红罗非鱼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水产新品种。

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落地生根,打造一个个高能级人才“聚宝盆”。利用相关配套政策优势,湛江引进一批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同时还依托创新团队引育“领航计划”,成功引进5个创新创业团队,铺就一条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省内领先层次分明的科技创新之路。

重点突破

科研力量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崛起

张晶晶的实验室里,饲养着上万条一百余种不同基因突变品系的斑马鱼。这些黑白相间的小鱼,是张晶晶研究的实验模型动物,可以模拟大部分人类疾病的症状,以此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在湛江深耕医学领域多年,张晶晶说:“我对当地充满情怀,心里想着只要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想法,总会有收获。”

引、育、留上狠下功夫!湛江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在湛江,生物医药行业不仅在科研上颇有建树,在产业赛道同样脱颖而出。近年来,湛江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站在巨大的风口上,为生物医药产业链按下“快捷键”。

7月4日,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广东省博士站揭牌,湛江又诞生一家省博士工作站。

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是湛江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一家海洋生物医药规模企业,以传承海洋生物医药与体外诊断试剂研究开发为主业。据介绍,该公司研究生产的鲎试剂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作为《中国药典》药品、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检查不可或缺的重要试剂,规定内毒素检查品种达800余个,每年确保20亿人次的医疗用药安全。该公司建设博士工作站,将使高端人才的前沿技术与产业更快对接,实现对海洋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试剂和功能食品的成果转化,加快海洋产业的发展。

对生物医药这方面的深耕,藏着湛江的深谋远虑。湛江国家高新区海东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主攻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谋划着海洋生物医药新篇章。

一批批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湛江出现和发展。截至目前,湛江市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研发平台多达80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27家,占比30%。

以湛江湾实验室为例,围绕海洋生物领域,实验室聚焦湛江海洋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需求,成功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促成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等标志性成果。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为湛江经济添加强劲引擎。截至目前,湛江全市规上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66家。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实现营收220.03亿元,产值48.45亿元。其中全市中药种植及加工实现营收12亿元、生物制药实现营收12.13亿元、中西药批发零售实现营收96.92亿元。

湛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设置科技计划专项,对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实行倾斜性支持,持续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傅晓冰

【通讯员】陈秒东 汪炳乾

【作者】 傅晓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2100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