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解读新角度原创,转载请注明。
1950年代的太原是个什么样子?今天的我们更多的只能去想像。
那时的太原还是一个城区只有三四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今天也许已经是一个小城市了)。能对当年的太原城还有印象的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这是一张1957年版的太原地图。那时还处在汉字变革过程中,在地图中即有繁体字也有第二次简体字,也有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
那时的太原城区还主要集中在汾河以东,正在由明清太原府城向外扩展。向北已经扩张到了尖草坪、柏杨树一带,向南则建设到了坞城、山西大学一带。向东则发展到了职工新村、马道坡、大东关、五龙口一带。河西则沿和平路进行了开发。迎新街、上兰、义井、金胜等地更像太原的卫星城。
那时太原共有10条公交线路。
1路为文化宫(那时太原工人文化宫是今天的北宫,今天的太原工人文化宫(南宫)1957年刚开工建设,1958年才建成)到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大学)的纵贯太原市区的主干线路,后来这条线路被1路电车和3路电车取代(即今天的101路和103路,具体走向略有变化),1路的路号则转移到了迎泽大街上。
2路是从五一广场出发、沿迎泽大街、和平北路到东社。
3路敦化坊到敦化坊的环线。
4路为敦化坊到旱西关。
5路为五一广场到金胜。
6路为五一广场到白家庄。
7路为五一广场到西铭。
8路为五一广场到晋祠。
9路为文化宫到迎新街。
10路为文化宫到向阳店。
那时太原城部分学校和医院
那时的山西大学已经拆分。
山西大学在坞城路建的新校区给了由原山大文学院和理学院等组成的山西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的老校区(侯家巷校区)给了太原工学院,同时在河西建太原工学院的新校区。
原川至医专校址为山西医学院校址,另在解放南路建山西医学院新校区,同时,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在1957年一分为二:在解放南路建新院区为第一附属医院,五一路的老院区改为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那时中北大学叫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那时太原工业学院叫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那时太原科技大学叫太原机器制造学校。
那时山西省人民医院叫山西省立太原人民医院;
而现在的太原市人民医院则叫太原市立第一人民医院;
那时的太原市中心医院叫太原市立第二人民医院。
那时太原的火车站和机场
那时太原火车站还叫太原南站,地址在今太原长途汽车站一带,1975年,太原火车站迁至现址。
那时小东门外的太原东站还叫太原北站。
那时的城区没有向今天的长治路、平阳路一带扩展,是因为当时亲贤机场是太原主要的民用机场。
那时太原的部分街道
那时解放路已经拓宽并打通,将之前的大南门街、活牛市、大北门街等合并。
那时老市长岳维藩刚修通迎泽大街(五一广场到千峰路段)一年。
那时府东街和府西街还是一条窄窄短短的小巷,府东街尚未与西肖墙打通,府西街也只通道东干渠,其中只有三桥街到解放路这一段叫府西街,三桥街以西则叫县前街,因为明清两朝的阳曲县衙在此。
今天钟楼街那时还主要叫按司街,因为原来的按察使司衙门位于该街,只有靠近柳巷的一小段叫钟楼街,而靠近解放路的一小段则叫东羊市街。
那时太原的城墙、公园和体育场
那时在新建路以东还基本完整的保留着太原府城的西城墙,仅仅是在县前街和西羊市街通向新建路处开了两个口子。
那时北城墙也保留着大半,拱极门(小北门)一带的城墙还在,镇远门(大北门)以西的城墙都在,以东的已经拆毁改为自由市场;在今南海公园、五一广场西侧起凤街和火车站西则保留着三段南城墙。只有东城墙已经基本拆毁。
那时窦大夫祠西墙外的寒泉还是一池碧水,晋阳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还在;
那时文瀛公园还叫人民公园;
那时动物园已经从人民公园迁至黑龙潭(如今又迁到了卧虎山);
那时迎泽公园刚刚建成开放。
那时杏花岭体育场还是太原乃至山西最大最好的体育运动场所
那时石太铁路和南同蒲铁路之间还有段距离,南同蒲铁路上还有武宿火车站;
那时古交还归太原直管,榆次县和榆次市还处在分治阶段。
那时的火警电话不是119,而是09,报警电话也不是110,而是00;
那时太原已经摩托车俱乐部和航空俱乐部
那时还有车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