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及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近年来,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层出不穷,为避免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教育部发布预警,提示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据悉,目前教育部已启动“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实际上,目前教育部正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

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及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填报志愿成为摆在考生们面前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层出不穷,为避免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教育部发布预警,提示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据悉,目前教育部已启动“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避开填报志愿陷阱

注意到,目前社会上存在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情况。这些活动往往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指导咨询服务,教育部也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发出预警。

教育部提示,广大考生要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志愿填报服务只是工具,家长和考生要先了解清楚这些服务的定位。家长和考生不能完全依赖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要尽量避免对这类服务期望过高。

围绕近年出现的“志愿填报服务”虚假诈骗案例,教育部也作出梳理汇总。具体来看,这些案例中包含了虚假宣传拥有“内部信息”、假冒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等多类侵害考生权益的情况。如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但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认准官方信息

实际上,目前教育部正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据悉,教育部已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省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五个一”活动。即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

此外,“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也已经于6月22日启动,将持续至28日。考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咨询。平台提供文字问答和视频直播两种方式,其每日文字问答的咨询时间为9时至17时。教育部也鼓励高校要积极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

现在各个学校都发布了高考相关的招生信息,比如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考生的基础信息参考。同时,考生也要对打算报考的目标院校做一些深入了解。而对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再去填报专业和学校。”

误区一: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是指同一个录取批次中,所有的志愿都当作第一志愿来看待,很多家长和考生误认为平行志愿机会多,几乎没有风险,须不知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当达到该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却没有所填专业的录取线时,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退档处理,不再有后面院校专业组的投档机会。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2021年湖南就有物理类623分,历史类598分的高分被退档走征集志愿,最后投档录取结果比平行一志愿的投档线高了30分。

误区二: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填志愿

“老师,这个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孩子560分,能上什么学校?”……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一个学校上一年的录取分是560分,今年自家的孩子考了560多分,这个学校必然能上。志愿填报时自信满满地填上,45个志愿都不填满,最后滑档却觉得不可思议。

实际上,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学校每年投档线对应的省排名,分数是随着批次线、题目难度、报考人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是每年的录取位次。提前批、外省部分院校还会出现“大小年”的情况,考生应多分析几年的录取位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误区三:只顾冲一冲,忽略保底院校

稍微懂点志愿填报的家长都知道,志愿需要遵循“冲、稳、保”的设置原则,“冲”是指填报那些分数要求稍微高一点的大学,万一自己不小心被录取了呢;“稳”的意思是,中间几个志愿选择较为稳妥的学校,就是自己的分数有80%的概率是可以上的那些大学;“保”的意思是找几个托底学校,即使前面志愿一个都没有录取,最后的几个志愿也会录取,保证自己有学可上。

现实中,有不少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都是前面选好多个“冲”,最后一个选择“保”,这样很可能与“性价比”最高的院校无缘。

在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填报失败的案例:2019年考生,第一志愿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志愿河海大学,第三志愿中国海洋大学,第四志愿随便找了一个海南大学,专业瞎填的。然后,前面三个志愿一个都没够上,最终被海南大学录取,专业录到自己都没想到的农业资源环境专业。

误区四:只考虑本地学校,外面的学校都忽略

近年来,很多考生就盯着985、211和双一流,如果上不了这些层次的学校,就只把眼光放在本地,而忽视了外面一些性价比很高的学校和专业。

笔者2019年服务的一考生,考分550分左右,在没有接受规划咨询之前,只盯着本省的几所新晋一本,觉得外面的学校根本不敢考虑,分数肯定很高。后来经过专业指导,选择了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工科院校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该校原来是天津大学机电分校,目前孩子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天津大学的保研资格,发展势头非常好,父母孩子都非常满意,多次表示感谢。

考生在选择院校时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层次,还要了解该校的隶属关系、历史沿革、行业背景、科研实力、优势学科等多个方面,不要简单地用一本和二本来判断学校的好坏,也不要仅仅只把选择范围放在本地,那样会错失很多机会,与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失之交臂。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喜欢凭着学校(或专业)的名称来选择,而对学校的历史或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学校名称相似,历史背景不同,优势专业就完全不同;专业名称相似,专业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理工学院,都叫“理工”,长沙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是电气类和交通类,而湖南理工学院的优势专业则是师范类,发展路径完全不同。“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看起来名字相似,园林专业偏向景观设计类,而园艺则主要培养方向是植物种植类,以后的就业方向也完全不同。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博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光凭名称来选择,最后吃亏的可能是自己!

报考无小事,三思而后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jiaoyu/2609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