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定位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阐释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导致对某些常见案例“审美疲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知、情、意三个层面规划和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比较两份文件的不同定位,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定位。

观点提示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阐释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导致对某些常见案例“审美疲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知、情、意三个层面规划和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1月,又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如果仔细看这两份《纲要》,会发现其中不乏互相涉及的内容。比如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到要“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提到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开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增强道德自律”等。

比较两份文件的不同定位,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定位。

公民道德建设更多依托的是公民道德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上则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品质的培养为核心、以一般性的道德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使公民获得实现社会合作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所要求的良好品质,从而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进行和良好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途径与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指导、培育、规训、约束,其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由此来说,公民道德教育着重的是道德性,强调的是帮助公民获得相应的良好品质,从自然人顺利地转化为社会人,因而是较低层次的底线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的是政治性,强调的是对特定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支持,因而倾向于提出较高层次的思想要求。但是,二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二者都能够帮助社会共同体塑造符合自身需要的政治成员,促进社会整体的安全稳定、和谐有序,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因此,《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立足公民道德教育,从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出发对个人进行基本的规范和引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则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政治素质出发对个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指导。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辅助,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清晰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从而构建起知、情、意结合的立体化爱国主义阐释体系。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常用的方式比如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等很有效,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存在着阐释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导致对某些常见案例“审美疲劳”的问题。因此,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要求,真正阐释清楚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使人们理解“爱国”并非一种纯粹外在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是我们的本分和职责,是心之所系和情之所归,是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知、情、意三个层面规划和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首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着眼于人的理智层面,使人认识到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实现。爱国不仅是践行我们的职责,滋养我们的情感,更能够指引我们获得充实的人生意义。因为爱国能够帮助我们的人生获得最明确的方向、作出最坚定的选择、实现最崇高的价值,能够督促我们在最大多数人的支持下沿着最初的选择坚持到底,并在爱国奉献之中收获最充实的人生价值,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实现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其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着眼于人的情感层面,使人理解到爱国源于个人的真诚情怀,是每个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马克思指出,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我们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一,是确立“我”之成为“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更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每个人在“中国”这样一个实体架构和文化模式之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经历,其中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交往关系和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每个人“自我”的内在要素。所以,国家不仅是一种政治的组织形式,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脉络,构成了无数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根基。

再其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着眼于人的意志层面,使人意识到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和职责,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国家是每个人的生存家园,为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成长成才提供最重要的安全和秩序。个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有力保障,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和爱国奉献。当国家处于危急状态之时,个人的生活和生存都会受到严重威胁。2020年春天这场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中华民族凝聚起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为最终战胜疫情汇聚起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有国才有家,家国一体,只有国家富强,个人才能保证生存权,才有更多发展空间。因此每个人应当以爱国作为自己的本分和职责,进而融入自己的生命意志。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义良系该院院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26日第5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jiaoyu/2593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