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省部级-岁月失语
【申论题目】
(五)“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 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 800~1000字。
【段落梳理】
资料1:江南某村传统的婚礼仪式,及其意义:是世代沿袭的乡村习俗,也承载着传统精神的内涵,甚至是传统文化的某种载体和形式。传统文化与习俗在某种意义上观望着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神。
资料2:巨大有形的文化财富流失严重:文物贩子盗墓在国际上贩卖古物;长城古迹破坏严重。
无形文化资产破坏严重,杜戏、五猖会、皮影戏、曲、秧歌、剪纸、刺绣等无形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民间文化遗失严重。政府官员曲解文化保护:拆古建仿,加速文物毁灭。
资料3:菊儿胡同的传统建筑改造:有机更新,顺应城市肌理,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增强居住人文美感。豫园旅游区打造成文化综合体,推出豫园中国节,体现出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枫泾镇保留完整的古镇,保留家乡民间文化原有特色,美景与历史文化沉淀相结合。
资料4:妈祖文化,影响遍及数十个国家。佛家、儒教以妈祖为载体,宣扬本宗文化教义。元、明、清历代统治者追封妈祖。
信仰妈祖于清朝扩大,原因在于人口流动较大。42.3米妈祖圣像落成,将有助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抚慰海外游子的心灵。
资料5:鹤溪缸窑,百年历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具有人文艺术价值。但是缺乏传承人,设备简陋。
资料6:作家F赴贺兰山考察,感慨“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文化保护,尤其是“申遗”的后续保护,强调两个观点:一、文化保护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和专家保护,应该是全民保护。二、科学保护。系统保护,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等。此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去粗取精、批判性继承。
文化多样性,相互碰撞与交织产生了地球文明。
【写作思路】
第一步 材料分析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正面案例及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1:经典的农村传统婚礼: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神。
资料4:妈祖文化:佛教、儒教弘扬教义的载体,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抚慰游子心灵。
(二)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3:菊儿胡同、豫园旅游区、枫泾镇: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居住的结合。
资料:5:鹤溪缸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发展潜力及现状。
二、物质文化被盗掘、贩卖的反面案例及危害
资料2:古文物、古长城等有形物质文化破坏,皮影戏等无形物质文化保护缺失。政府文化保护理解有偏颇。
三、作家F文化保护的建议:
资料6:全面保护、科学保护、批判继承、文化交流。
第二步 写作思路
材料梳理后的逻辑如下: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正面案例及意义。
二、物质文化被盗掘、贩卖的反面案例及危害。
三、作家F文化保护的建议。
材料主要是从“意义”、“危害”和“建议”,三个大的要素维度来谈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意义”和“危害”是从“为什么”的维度解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积极意义和不保护的危害。
“建议”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解答如何保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审题,还要解释“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石”具体指的“是什么”。再具体一些,要指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什么。
因此,该篇文章的结构,可以按照传统的写作结构来写,即: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写作演绎】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陈鲁
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冯骥才先生曾说:“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里的“石”并非石头,而是延续中华文化精髓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古长城、古石窟、古壁画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经历着岁月长河的洗礼,却始终镌刻着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和才华;皮影戏、妈祖文化、传统婚俗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百、甚至几千年来文化演绎的传承和延续。枫泾小镇、豫园文化园、菊儿胡同更是将古代的文化特色与现代的人文审美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与解读……
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之“石”,犹如华夏民族自称“龙的子孙”一样,她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龙脉。
有形或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彰显独特的魅力。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将历史古人的智慧和文明镌刻在可以穿梭时代的载体上,为现在及未来的世人提供精神的支撑和智慧的力量。正如古长城上每一块青砖都散发着烽火的味道,让我们的脑海中再现运石上山的劳作镜头,把古代劳动人民的坚毅、汗水和智慧浸入每一块石砖里,让我们更加珍惜民族的团结和无硝烟的和平。无形的文化遗产更是以“活化石”的形式丰富着今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正如舞台上的京剧表演者诠释着国粹的魅力,也正如被五湖四海跪拜祈福的妈祖,屹立在渔民出海的每块石礁上,保佑平安。
然而,理性的光芒纵然四射,也难以彻底的扫除无知和愚昧的存在。敦煌莫高窟的尊尊活佛和页页经卷被为少许金钱的王道士成斤贱卖;印刷术、造纸术、中医经典等样样国粹却被无知的国外窃取者偷偷注册;皮影戏、地方戏等艺术精粹被世人渐渐遗忘……。在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面前,我们总显得苍白无力,空留感叹!还有那为了一时的政绩,而乱拆乱砸,一味仿制的错位观念更是敲碎了文化传承的心……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古老的文化在默默的守护者华夏民族的每一个子孙。作为文化的接棒者,历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去,就像央视的《传承者》那样,用信仰与意志去坚守祖宗的遗产。当然,保护文化不等于将其束之高阁,要保持文化遗产的活力,还要让其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将之于新时代的人文审美相融合,让文化遗产迸发出新时代的美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古老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延续的精神血脉!文化之石,有形的,无形的,都需要我们用信仰去坚守、用执着去传承、用创意去发展。
——陈鲁 2017年12月4日于中国沈阳。
【名言警句】
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 ——南怀瑾
越是自觉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同时越能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王 蒙
【思路拓展】
保护世界遗产应有历史担当
沈彬 2017年07月10人民日报
保护世界遗产,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
继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之后,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该以怎样的面貌传给后代?面对文化生态的变化,又该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类似的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中国申遗的心态经过了一个变化过程。最早长城、故宫等申遗,是希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随后丽江、张家界等地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开发,则更看重背后的商业价值、品牌效应,一些地方甚至将世界遗产当成“摇钱树”,引发了对过度开发的批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突出的普遍价值”作为评选世界遗产的主要依据,如何保护这种超越国家界限的普遍价值,使之有益于全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或将是我们更应思考的问题。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它展示了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建筑、技术、园林景观方面能看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白话字和早期的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的现代医学、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弘一法师、林语堂、马约翰、林巧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人类文明交流史,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浓墨重彩地演绎。美丽,但是脆弱;珍贵,却又易逝。这正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世界遗产设置的初心所在。
把文化遗产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并不简单。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对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在保护世界遗产上,中国还有不少路要走。首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软硬件保护并举,不能“见屋不见人”,更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和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是不能割裂的,否则人文底蕴、保护价值就消失了。鼓浪屿的文化遗产,不止于菽庄花园的“藏海”和“补山”等有形物,还在于街角一位老人便可向你娓娓道出家族闯南洋的故事;老屋里赫然摆放的钢琴,让你明白“琴岛”之称名不虚传。
移动互联时代,世界遗产保护还要在精细化、智能化上做文章。比如,江西三清山为强化遗产地的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了“山上游、山下住”“净菜上山、洗涤下山、垃圾下山”等一系列措施。鼓浪屿动用了数字化手段实施保护监测,订制专门的APP调控游客量的峰值、监控房屋的特征要素。作为旅游者,也当有敬畏之心,理解、遵守这些规定,毕竟保住了世界遗产的原始风貌肌理,才会有更好的再聚。目前,鼓浪屿的登岛游客数量已被限制到每天5万人;莫高窟在2014年也做出参观预约、限流的规定,以减少过多游客带来的湿气、二氧化碳对千年壁画的损害。这些措施都是必需的,也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52项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也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文化承诺。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才能更好发挥文化遗产在见证和提升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